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含胸不在胸,在胸則成病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洪均生答对练拳时“快”、“慢”的问题 ?
隐藏右侧

洪均生答对练拳时“快”、“慢”的问题 ?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4-02-05
  • 武风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洪均生答对练拳时“快”、“慢”的问题?》 对练拳时“快”、“慢”的问题?

      答:我曾阅读了陈子明先生著的《陈复元太极拳论》,并摘录了他对学拳快慢的解释。原文如下:“练太极拳术之步骤有三层功夫,第一步,学时宜慢,慢不宜呆滞;第二步,习而后快,快不可错乱;第三步,快后复缓,是为柔,柔久刚自在其中,是为刚柔相济。”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快慢”是在学拳、练拳的不同阶段而采取的方法,是指要么练整趟拳全快,要么练整趟拳全慢,并非是指一趟拳中的动作可以忽快忽慢。

      我初学吴式拳时,听刘慕三先生说:“练太极拳越慢越好,功夫越深,才能练得越慢。”第一次看到陈发科师表演时,动作较快,一、二路拳合练才用了8分多钟。因此,我以快慢的问题向陈师请教。陈师回答:“初学任何技艺,都必须慢,慢才能学得正确、细致。”后来我理解为:慢练不仅能学得细致、正确,更能加大腿部的负荷,功夫便容易增长。熟练之后,不知不觉中动作就会自然加快,要在慢中求得转变的灵活,快中求得动作的沉着,最后达到轻灵中兼有沉着,沉着中又兼有轻灵。所以“慢”是学习、锻炼的方法,而不是目的。

      对“快、慢”的认识各有差异,倒还能让人理解。可笑的是本书的作者竟然对《太极拳论》中“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妄加评论,以自己的主观臆解强加在古论身上。其一是:误把“急”和“缓”理解为:“练一趟架子所需时间的长短”,也就是练拳的速度快或者慢。其二是:把原句理解为:“几在转关折叠处应慢,过了转关后运用加速劲向快上运劲”。事实上,王论中“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意是讲推手过程中对方动作的“急”和“缓”,所以才用“应”和“随”来表示我方对敌的方法。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