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论述如下;
一、头要顶,项要挺。
“头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惟此是赖。”形意拳在行拳走势时,非常重视头部,颈项的“正, 真”和“顶劲”。《拳谱》说:“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劲”,“颈项要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它要求头须保持中正、颈项要有意识地挺直,尽管动作有起落旋转,但头部始终有股向上的顶劲,不可俯仰歪斜或摇晃。然而,又须防止颈项僵硬,有碍于头部的转动,应该是自然挺竖中含蓄着轻微的顶劲。与顶头挺项相关的,还必须使口自然闭合,舌头抵住上颚。 《拳谱》说: “舌向上顶,有吼狮舌象之容。”这样也利于津液的分泌。同时,牙齿也要上下扣住。“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形意拳把牙称为“骨梢”,把舌称为“肉梢”,它和浑身毛发的“血梢”,手足指甲的“筋梢”共称为“四梢”。强调“艺中求四梢”,认为“四梢齐则内劲出”。但是也要防止咬牙切齿,横眉怒目,吼,狮舌象之容,只是要求精神振奋而已,神态还是要自然一些才好。
二,肩要沉,肘要垂。
形意拳很讲究在运动时要时刻注意肩关节向下松沉,肩膀要微向前扣抱。这样,“肩垂,则臂长而活”, “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它不但促进了上肢的舒展,并且使上肢的关节肌肉产生了一股争衡力量,动作起来沉稳扎实有力。同时,使沉肩与前胸空阔(涵胸)结合起来,还可以帮助气向下沉,使下肢动作更加稳固。
形意拳的打拳出掌,臂部是不允许完全伸直的。“屈则易动,直则难挪”,它讲究“垂肘”,使肘关节略呈弯屈下垂。 “肘垂,则两肱自圆,能顾两肋。”凡是拳掌的收放,肘部必须紧护两肋,强调“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动入静紧随身。”·
三、腕要曲,掌要撑,拳要固。
《拳谱》说:· “掌向外顶,有推山之力。”“手腕要曲,曲如半月,则力凑。”在一般情况下,形意拳的出掌都必须是腕部向下曲屈塌沉,掌心向着前下方,既要有向前顶的劲,也要含有向下按的劲,五指须是微分,食指向上挑,拇指向外撑,使虎口形成半圆,掌心要内涵,手背要微扣,手的各部都不可松软。正如《拳谱》所说:“手背要扣”,“则气力到手”,“虎口要圆,手有裹抱之力”。它的出拳,则要求五指紧固,拇指端节压在食指和中指的第二节指骨上,拳面略向下倾斜,使食指骨节向前突出,形如螺状,称为“螺丝拳”。腕须平直,不可向上翘起,力量要贯注到拳的前端。·
四、背要紧,胸要圆。
紧背也唤“圆背”。《拳谱》说:“脊背要圆,其力催身。”它是由两个方面构成的,第一,由于颈项挺直,头部向上的顶劲,腰部向下的塌劲,就使脊背有了上下牵拔的感觉; 第二、由于两肩的沉垂、肩膀的扣拢。胸的涵空、拳掌前伸时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