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作者:吴文翰来源:太极网-武魂
-----------------------------------------------------------------------------------------------------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永嘉郑曼青著,1950年台湾出版。
郑曼青(1901~1975),名岳,字曼青,又号曼髯,浙江永嘉人。精诗书画医。曾先后在北京郁文大学、上海暨南大学和美术专门学校任教。因体弱多病,曾从张钦霖先生练习内功。1929年从杨澄甫先生习太极拳。杨澄甫夫人“抱疾垂危,得吾投剂而起,师感之,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引文见陈微明《序》)。
后来,郑曼青又博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1947年,他主持湖南国术馆。为了普及太极拳,将杨派108势老架,缩编为37势,一套拳练下来只要7分钟,颇受习者喜爱。1950年,郑曼青开始在台北市教授太极拳,并创办“时中学社”。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郑曼青客居美国,在旧金山、纽约等地教拳,创办“时中文化中心”。
郑曼青课徒非常严格,文武结合,教拳之余还向学生讲授《四书》、老庄、《易经》以及书法,纳武术于学术之中,以期造就文武兼备之人才。故郑门弟子大都是文质彬彬,无一般拳师之江湖习气。郑氏把教授太极拳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做出了较大成绩,因此,人们把郑曼青所传拳势,称作“郑子太极拳”,而不叫37式太极拳,提高了太极拳的文化品位和社会价值。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分上下两卷。上卷收《拳论》十三篇,下卷收《绪论》三篇及《太极拳论疑义答弟子问四节》和《后记》等。现分别做些介绍。
上卷
释名义第一
郑氏认为:“太极为阴阳之母,无所不包,以之名拳,命义深矣!”在分析“阳极”之拳术和“阴极”之拳术后,认为柔可胜刚,“任人用力袭击,而我不以丝毫气力抵御,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而攻击之效能全失,则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寻丈之外者”,“拳之为用,全根于太极阴阳相生,刚柔相克之真理。”久练太极拳,“可使弱者强,病者兴,衰者旺,懦者立。诚强身强种而强国之要道也。谋国是而欲苏民瘼者,其可忽乎!”
通玄实第二
本篇着重阐释“太极拳之合乎哲学与科学”。在解释“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腹内松静”及“周身轻灵”、“四两拨千斤”后,对“气敛入骨,而为纯刚,无坚不摧”之理做了重点解读。郑氏认为“气沉丹田”犹“不及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因“人之腹部蓄水独多”,欲去水之为病,“惟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犹置火于釜底,使釜中之水乃至于滚沸.渐渐可以化气,……有利于血液之循环。”至于“气敛入骨,而为纯刚,即气由丹田循尾间而上透达脊骨。”气与心相守于丹田。水和精均可化气,透度尾间、脊骨,达于头顶,布乎四肢,“使热气灌溢乎骨中……腻液复化为有质之体,是为骨髓。”久之骨髓积满,则骨坚强,喻为纯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