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一點不動,三點齊動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論王宗岳十三勢
隐藏右侧

論王宗岳十三勢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4-02-05
  • 作者
  • 文章来源
  •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台湾八極拳協會教練葉啟立

    摘要清朝王宗岳有「十三勢」等文,留存於太極拳系統拳譜中,或有解釋為十三種招式,或為八種方位(八卦)打法及五種步法(五行),或為不同的勁道,或為套路來回十三折……。本文試著釐清「十三勢」應為技擊的總勢或總綱,即為技擊的「字訣」,涵蓋技擊要件之「手、眼、身、步、法」及「心」法的要領。用法:捧(上)、捋(後)、擠(前)、按(下)。手法:採、挒。身法:走、靠。步法:進、退。眼法:顧、盼。心法:定。

    一、前言
    武術技藝的流傳大都以「口授心傳」為主,原因甚多。其一,古人識字率低,只能「口授」;其二,技巧的肢體運作很難用文字精確表達;其三,教授者對其一生的成就與體會,非常珍惜,非得其人不傳授,所以講究「心傳」。因此「口授心傳」成為技藝傳承的主要途徑。
    然而為防止代代相傳時因「口誤」而失真,有心人因此以簡約的文字記下該門技藝的法度,稱「字訣」、「口訣」或「心法」,而外人雖或有可能竊得「口訣」或「心法」,仍須老師的「口授」講解與指導,才可透徹操作,以確保技藝傳承的「穩定性」,以及不妄傳的「保守性」,所以〈十三勢歌〉:「入門引路須口授,工夫無息法自修。」但相對的,只要一次傳承疏漏或錯誤,也可能造成與原創者的分歧。
    二、王宗岳以鎗創拳
    然而要能「為文」論說其理,可說鳳毛鱗爪,而且因中國人對人體結構所知有限,缺乏各部位生理解剖用語,只能古人哲學的易理、陰陽之說等概念,來說明肢體動作。
    清朝王宗岳是其中的佼佼者,著有〈陰符鎗譜〉及〈太極拳論〉、〈十三勢〉、〈十三勢歌〉、〈打手歌〉等文(註1)。〈陰符鎗譜〉序言:「每慨世之所謂善槊者,類言勢而不言理,夫言勢而不言理,是徒知有力,而不知巧也,非精於技者矣。」所以在序言作者的眼中,王宗岳能寫出法理,必須真正精於鎗法,而有別於一般鎗師,只會教「勢」,不會說「理」。
    又言:「昔楊氏之鎗,自云二十年梨花鎗,天下無敵手,夫以婦人而明鎗法,不過知其勢,未必能達其理意也,而猶能著一時,而傳後世若此,況深通三教之書,準今析古,精練而成,而謂不足傳乎天下後世乎!」
    清朝吳殳在《手臂錄》中說他所練的石家鎗,或所推崇的峨嵋鎗,都只留口訣及鎗法,不言鎗勢。本門李公書文所傳鎗法,也只留字訣,不言鎗勢。以此推論,王宗岳留在太極拳一脈各家拳譜中的〈十三勢〉,該「勢」應為「總勢」,與「字訣」、「口訣」或「心法」同義。
    王宗岳若為技擊或拳法寫下理論結構,一定如處理鎗法同,所以寫下的理論不只為拳而設,應為武學家對技擊理論的著說,可通各種技擊。
    三、傳承的失誤
    近百年來,太極拳一脈廣為風行,早期的拳譜因為是手抄本,受限於「口誤」、「筆誤」,無可避免出現錯別字或同音異字。甚至有時並無適當的文字可以表達拳術的技擊用法,所以抄寫者常自行創字,或代之以相近音的文字,如此以訛傳訛,有時與原意相去甚遠而不自覺。
    在太極拳譜中...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关键词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