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拳是五行通背拳中的一个典型的单操手法,它的拳型、动作和劲路都有明显的独到之处,在五行通背拳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五行通背的“松肩探背,放长击远”,“出手为掌、打上为拳”和“腰似蛇行脚如钻”等技术特点,以及闻名于武林的“鞭子劲”等,都无不贯穿于中拳之中。中拳又是准确掌握劲从脚底起、由腰背发出的一个极好的练习方法。由此可见,常练中拳不但能使中拳本身的技艺得到提高,而且也能起到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之功效。所以有许多五行通背拳的好手们,都曾在中拳法上下过一番功夫。
五行通背的“中拳法三节二十四要”。就是在练习中拳过程中之劲路运行时的三个环节,即起、发、落三个环节,而在这三个环节的每一节中又有对脚、膝、胯、腰、背、肩、肘、手八个部位的形体要求,共三八二十四,称之为二十四要,总称“三节二十四要”。下面具体表述一下。
第一个环节是起
起为起动,是发之奠基。由于五行通背拳的劲法讲究九柔一刚,主张沾衣发力,所以在中拳向前送出还没到达目标之前无需发力。但这时的劲力已经从脚底起动并柔进于腰背之中。起动时的形体要求是:脚要钻,膝要顶,胯要挺,腰要吞,背要靠,肩要沉,肘要抱,手要拢。脚钻则前脚脚跟略提,以前脚掌蹬撑地面,好似钻插入地。后脚落实十趾抓地,坚实稳固。膝顶则前腿之膝向前顶,略含力但不可僵。胯挺则随着膝顶之势,胯部向前挺进并顺势将中拳向前送出。腰吞则腰部收缩含力,犹如被压缩的弹簧蓄力待发。背靠则背部向后倚并在膝胯向前顶挺的作用下,使背部肌肉拉紧。肩沉则肩部松垂下沉,从而加强手臂的稳定性。肘抱则肘部向里合抱夹肋,并擦肋向前推出。手拢则五指自然收拢,似拳非拳,似掌非掌,手指朝前。
第二个环节是发
发为发力,是起之极限。在中拳向前送出将要到尽头时瞬间发力,使腰背肩肘的牵度达到极限。形成寸劲,如同荡出的皮鞭从鞭梢发出的劲一样,脆快透彻。发力时的形体要求是:脚要踏、膝要收、胯要绷、腰要吐、背要探、肩要伸、肘要顺、手要震。脚踏则前后两脚先后以脚跟踏蹬地面,从而起到震脚助力的作用,使脚底之力更加充实地贯于腰背。膝收则膝部在脚跟踏蹬地面的同时回收伸挺,使腿部摆起来,好似抽拉摆动的鞭杆。胯绷则胯部在收膝的驱动下向后绷弹,使身体形成折射之势,从而激化腰背之力迅速发出。腰吐则腰部伸展,如同被压缩的弹簧突然放开,发力冷弹快速。背探则背部向前推压并与胯部之间形成牵拉之势,使腰部极度伸展。肩伸则肩部向前延伸,肩伸可放长,放长能击远。肘顺则肘部顺势伸直,手臂之间如同荡直的鞭绳,使劲力顺利达于手指。手震则在劲力达于手的同时迅速卷曲五指握紧尖拳,而在握紧尖拳的同时,也就是肘臂向前伸展到尽头拉直绷紧之时,这样在劲力向前撞击的作用下使中拳顿时产生强烈震荡,从而使劲力从拳尖震荡而出。
第三个环节是落
落为收落,是起发后的回收还原。要用肩背的牵拉之力将中拳收回。同时全身肌肉放松,有下落之感,重心下沉,如同金钟落地,气沉丹田。收落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