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上下相隨人難進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
隐藏右侧

方梦樵学拳心得摘录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上海 方道行/整理

    方梦樵(1904-1960)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市国术馆先后从吴鉴泉、靳云亭学习太极拳和形意拳,并且和唐豪是至交。曾偕同唐豪调查过明朝程冲斗的身世,并访求清初王征南的内家拳法和文献。下述文字是1966年从方梦樵日记中摘抄的心得体会(日记毁于文革)。文中,吴鉴泉、赵寿口、孙润志等都是当时上海市国术馆教师。文中这些教师的话,不同于那些玄虚而模棱两可的古奥文字,是学习太极拳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吴鉴泉师云:“凡搂膝拗步后脚向前迈进时,前脚不可立起;倒撵猴亦然。身要正,手要斜,所谓手斜系将掌背对正鼻尖,非向左向右之谓。玉女穿梭姿势,手肘须对人之中部,彼抓我肘腕即翻肘挤对方腹部。凡各项姿势,肘腕均无高过头颅之理,否则即失中正之道。又云手之后手不可越过前掌,按出时由肩至臂至指掌须呈一半圆圈,则腰脊之劲可达指端,脚步不在大而在正。大则不易收拢,正则可以照顾四隅。未按时,坐后腿,前足尖翘起,足尖一落地,身手随之按出,其势不可挡。倘脚步偏于左右,则无效矣。以拳先击人,宜先试之,对方一伸手即转腕采之,转腕之圈不在大,圈大则丢离,反授对方以隙,周身上下左右皆然。胸部被按时,先略仰而后沉腰化之,不必手助,对方即立足不稳,盖即引进落空之意。若此时更用揽雀尾捋之,虽对方力大,又何所用?”又云:“太极拳之劲犹如秤砣,不问对方之力大小,均可使其随我起落,但求用得其所尔。彼此右手握拳,手背相粘,对方用力即转腕采之,采之不动,随手发之。发劲之隙,意须向其肘下擦去,劲即到达对方腰部。若用力过当,劲反回来,推人不动矣。凡推手以使对方足跟浮起为度,不必用蛮力,否则不易领悟太极拳之妙用。尔等推我足不能浮,由于未得其当尔,苟得其当,一样能使余跌出,不必以我为无敌也。对于粘随二字之精义,说得明白点,即与对方接触后,顺势略避其锋,立即粘随而进,并非不用力,不抵抗之谓。又推手时,也可说真打时,浑身僵硬易倾跌。但若只一部分松开,或有任何一部分不能松开,均属无益。能够浑身无一处不松,不能粘随,不丢不顶,是必可观矣。”

    吴先生教手挥琵琶式,只将双掌向上向外稍侧,再抽右掌和左肘齐而已,比赵寿邨、孙润志诸先生所教右掌须随左掌挥一较大圆圈,颇觉繁简不同。闻赵孙二先生说,练太极拳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是以初学圈子贵大。吴先生则云:“初练架子,首宜姿势准确,倘圈子太大,不中规矩,及易流为浮滑。如知繁简不同也殊途同归,要在善学尔。”

    吴先生说:“太极拳虽有许多步法,不外从马裆步化出。马裆步胸和腹呈直线,两胯和肩呈直线,尾闾和头顶呈直线。变换弓箭步也然,其它动作也无不然。野马分鬃固属弓箭步,坐直仍是马裆步;高探马、左右分脚虽坐实一腿,若双脚落地仍为马裆步;扇通臂和单鞭仅右掌不同,此外并无分别。总之太极要尾闾中正,处处以马裆步为主体,自可中正矣。”

    赵先生寿邨推手时,有时采敌之右腕至左膝按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