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三昧,佛家用语。指学人修持到正定、正受、至乐、至慧境界,余仿陆放翁借用“太极(诗家)三昧忽然见”,以之譬喻和比附习拳者训练所达之至乐至智、正等正觉之境。欲达此境,不离三昧—味。
所言太极三味,指兴趣味、义趣味、法趣味。
简言之,兴趣味指好奇心、新鲜感、异常性引起的内在驱动力,即常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拳,有新动作、新套路被己所见所行,与平日习惯性举步出手大不相同,于是乎颇感兴趣,浓淡有别。有浅尝辄止,有贪多求快,有外形敷衍,有主观臆测,有半途而废。有人始练心情激动,尔后一动不动;有人持勤一二年,尔后怠惰难推;也有人持恒几年而辍止停练的。究其原因,出在信根上。
信为万法功德本。如何叫正信呢?信他信自,信事信理,信因信果。所言信他,指信太极祖师品与才,他们以太极拳作为承载,蕴宇宙人生大道,藏儒道佛精髓,寄泽润后代。所言信自,指祖师、他人和我,先天相同,所不同在后天努力上。我亦自然之子,天地之民,我虽现不及祖师灵明,然真体、真灵、真心与祖师无别,通过实修苦练,照样可练出自性圆明。所言信事信理,指太极拳相外形,千差万别,理即一贯;相后有性,事后理使。所言信因信果,指没有耕耘,岂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蒺藜得蒺藜。考场外无举人,伞不撑,岂挡雨。有如此之信根,其练太极之兴趣,就有了基础,基础牢实,即可搭台演戏。否则,即成空中楼阁,太极难成。
义趣味指对太极义理的学习与领悟。兴趣味属感觉层次,趋于表层,在理解太极“是什么”的层面。义趣味有所深入,属理性层,练习“为什么”,巩固“是什么”。太极拳,各家各派各式,其套路已衍生好几百,大动作几千,小动作上万。但天下太极一家。根本拳理,历代先贤有经典在。他们以文言为载体留下的经论,不是让后人赞赏、珍藏,束之高阁的,是让后人揣摩运用的。经典拳论通天达地,至广至微,甚深妙绝,非诵几遍、晃几下、拈章句可得。不下功夫、不可领会。即使滚瓜烂熟也还不能算懂,那只是懂在祖师与先贤。真正的懂是先实践了后才认识总结的结果。诵熟了还要练熟每个细微动作。如果习拳者对拳论毫无兴趣,不钻研义理,则如人入暗,没有光照。如欲远行,缺乏邮程,非南辕北辙不可,白练瞎练,不足为怪。如此说,并不是要求练拳者成为理论家,而是说练拳必须懂理,常言“打拳打的是理”,即是此意。考察当今若许教拳者,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若许习拳者说拳经如堕五里雾,茫然惑然而不觉,浪费时日,徒益疲劳,岂不可悲?
法趣味指对拳理有所领悟后,更深入探索引起的熟练生巧、乃至出神入化的追求所产生的“法味”。世味短暂,稍纵即逝;法味永恒,源源不断。与义趣味比,法趣味又升了档次。义趣味属理性层,法趣味属智慧层,智慧不属于知识,不属于小聪明。智慧难言,即“道可道,非常道”。但不得不言,言是为了不言。
法趣味有三个特点:1、懂劲性。即初识内功、内劲、心法、理法,在手出足移中、胸吞意纳中,虚实、刚柔、阴阳、开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