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绵掌拳是个古老的拳种,它起源午明代。明朝大将戚继光在其著名兵书《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提到十种武术功法,其中就有“吕红八下虽刚,未及绵张短打”的记载。这个“绵张,”就是该拳的创始人。据称,他是浙江金华人,先在绍兴一带练拳传艺,后传人河北二带,保定地区高阻县西柳村的胡建堂老拳师将其发扬光大,并传给王立增。张德良拳师。高阳的乔秀川拳师得王、张二位师长真传,如今已成为绵掌拳的掌门人。为使这门中华武林绝技不致失传,乔秀川拳师于1996年在京创建了“绵掌武术社”并担任社长,收徒传艺。
绵掌拳的“绵掌”并非绵柔之意,是揩掌形。其掌法中有个食指直伸,其余四指向内弯曲,成阴阳一指掌,有“绵里针”之意。它属于短拳,以短打见长,技击性强,利于实战。据称历史上高蠢暴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间均有人使用此拳威震敌营,克敌制胜。乔秀川拳师继承绵掌拳的绝技,学中有创,把绵掌拳的特点概括为:刚柔相济,虚实并用,随机而变,快而不散,密而不乱,猛而不笨,缠转闪拿而不泄,以短制长,以闪为进,以活为本,以快克慢,起手发招闪电般快捷,雷霆般凶猛,手疾眼快,身灵腿巧。力脆、气顺、法密、严紧,以有形打无形。拳不空发,手不空回。出手不崩即挑,不冲即滚,不托即劈;回手不刁即裹,不扣即搂,不锁即封。灵活多变,一法多用,多法合用。这些特点也是该、拳的精髓。
据乔秀川拳师介绍,绵掌拳有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有;绵掌、随手、头趟、二趟、三趟、四趟(又叫八卦引子)、八卦掌(分大四场、小四场)。徒手套路分单练、对练、多人练等不同形式。器械套路有劈手杆子、二郎棍、鬼门十三刀、小虎头钩、春秋大刀、雁翎大刀、八卦双刀、六合单刀、六合花枪、六合大枪、单刀咬、双手带进枪、三节棍进枪、单刀棍进枪,刀、枪、棍对练,拨棍打腿、抖大杆等。器械套路也分单练、对练、三人合练、多人合练等。
徒手套路短小精悍,身法紧凑,手法简洁,刚劲有力,多爆发劲。比如在绵掌拳41式套路中,一起式便震脚上步,干净利落,势如破竹。在“双搓掌”一式中,左右手轮番猛力向下插戳,使人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太极拳有个“双蜂贯耳”+而这里却用的是“单风贯耳”,左掌虚晃一招的瞬间,右掌迅速出拳贯打,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绵掌拳的步型有马步、弓步、过步、虚步、双跳步等,以马步为其主要技击步形。套路动作中的“转身叼手提腕”、“掳手右拉弓”、“右上步提肘”、“右拉弓式”、“左剜心肘”等十多个招势均为马步,,这在其他拳种中是少见的。除套路外,绵掌拳的桩功,也用马步桩。乔秀川拳师告诉我们,其要领是:“头劲顶破天,两手对乳端;两肩须下坠,腰直砥柱般;高低须有度,肘腿四指间;磕膝须里扣,里敛向外翻;口呼鼻吸气,气趋下丹田。”拳论中说:“其根左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梢(拳)。”步法得当,打拳发威,就能强悍有力,稳如泰山。步不稳则拳乱,步不快则拳慢。
绵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