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武林门派 > 图说俞大猷子母三十六棍
隐藏右侧

图说俞大猷子母三十六棍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编前言:自古武林有棍为百兵之祖的说法。宋、明时代,棍术臻于大成,《中国武术史》(习云太编)记载:在几十家棍法中,较有名气的首推俞(大猷)公棍。何良臣说:棍法之妙,亦尽于大猷。戚继光也很钦佩俞大猷的《剑经》,他说这是短兵用法,千古奇秘。其实,《剑经》写的是棍法,而不是剑法。
      习云太所著《中国武术史》记载:与俞公棍齐名的少林棍,也曾受过俞大猷指点俞大献在行军中访过少林寺,见寺僧棍法已尽失古人真意,十分叹息,就把他编的临阵实用棍法传授给寺僧。后来在平倭战斗中,被征募的40名少林僧兵轮棍进攻,敌遇者即仆。(见《吴淞甲已倭变志》)
      本刊此一期刊发的《图说子母三十六棍》及《子母三十六棍对习之法》二文,即明代俞大猷所著,而注释者,则是近代著名武学家向恺然先生,读者阅习,自是顺风顺力。
        
      

      一、独习法
      
      图1:左手在前之单头棍,左臂朝上伸直。右手握棍兜至左肋下,两足并立,两目正视,牙关紧合,谷道上提小腹上摄,十足趾着力爬地,神完气足。表面似可乘之机,甚多,实则此式为诸式变化之母,敌非多方诱我,固无些微之隙可乘也。
      
      图2:致用之道,在相敌之强弱,与所处之地位,而有区别。第一图寓诱敌轻我之意,故举臂以示空虚,然遇劲敌则不宜用、总之起势原无一定,功夫精到者,无所不可。动手必立门户,惟对习时不可忽。
      图3:此图用意承上势,落马横移其棍至胸,所以破直符也、
      图4:承上势破人直符,趁势劈下。
      图5:单头棍之局势最宜紧凑,最忌散漫,故图中多用靠丁步,因棍在颠上。颠有千斤,身无四两,始为得之下在姿势威猛吓人也,图中虚线示沉起之区别,沉时脚跟提起,全身之劲向下注棍颠,起时反是,前手只是直前不屈不动,后手加拨而已。
      图6:此图系表示折脚杀及喜鹊过枝步之大意,然折脚过枝皆有数动作,图中不能画出学者但须记取前手前脚,只是当敌不动,后脚向右侧量敌移动而已。
      图7:此系躲闪之姿势,即吞棍也故来势凶猛,不及接杀或转入小门,则此种吞棍为不可少。参观以下对习第二及第十四、第二十三图自明。抽回、倒头、滴水献花、洗诸棍,皆从此传出、
      图8:此图系承第七图吞棍之势,尽手吞出,即为吞棍,直符送书亦由此棍化出。
      图9、图10:此两图为单独习揭棍之动作及姿势。揭不进步则须转敌小门,第十图所示,即由大门转入小门之意也。揭杀与沉起不同之点,就在转小门与否,沉起直上直下,不偏不倚,揭棍用力之处,在前手方面五寸以内,滚拦诸棍皆从此棍化出
      图11:此图为杀棍之正面,有揭然后有杀、故图中虚线即上图揭棍之姿势,由揭或前脚上一步,或后脚横移一步,照揭时棍颠射线杀下。
      图12:此是单独习沉起之姿势,图中虚线为起,实线为沉。沉起之身法与揭杀同,沉时脚跟提起,头宜微俯,沉下方有势,起时臀宜坐下,头宜微仰,起上方得劲。
      图13、图14:一沉一起之分别表示也,法理详见第12图注。
      
      
      二、对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