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者乔正权。黎涛摄
乔正权:峨眉武术浅述中国武术之精华滋于华夏独特的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碰撞与人类长期生活劳动的结晶。峨眉武术集佛、道、儒三教思想的渗透融汇,充分结合了自然规律、人文伦理,经历代烽火人杰地灵的巴渝地域文化与历代道、佛修炼,因长期为侠士、高人隐居的圣地峨眉山而得名。峨眉武术建立在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上,以圆、空生发出自然而然的妙境,形成拳势的神、意、气、劲、形达到“刚柔顿挫,动静虚灵,飘逸自然”的风格特点。
一、峨眉武术历史人物的初探
古往今来峨眉武术高人辈出。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乐山市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期模仿山猿动作创编了峨眉通臂拳”。据传,战国时期时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被史料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为峨眉武术的起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是峨眉武术的第一创始人。
北朝东魏的“淡然大师”为峨眉山武术创始人之一,其画像现在还供奉于峨眉山中峰寺殿堂内。他的俗家名为林时茂,原是南北朝时期东魏孝静帝的“镇南将军”,因与上司高欢之子高澄不合,便到泽州(今山西晋城)析成山问月庵出家,法名太空,别名淡然。后来到峨眉山中峰寺,并扩建了中峰寺庙,在峨眉山中峰寺修住期间,修行诵经之余,将自己精湛的军旅攻防技术传入峨眉山。
南宋的“白云禅师”,由道入释门,兼研密宗,精于歧黄之术,创立了“峨眉临济气功”。临济气功集释、道、医、武之精华于一体,即流传至今的“峨眉十二庄功”,其武学功夫修善深厚,内涵及哲理丰富。
南宋的“德源长老”,因其眉毛为白色,故人称之为“白眉道长”,德源长老在白云禅师的基础上对峨眉武术加以创新,创编了“白眉拳”,至今流传于四川、广东、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又涉及峨眉僧道武术之长,结合自身经验,编写了《峨眉拳术》一书。
明代是峨眉武术成熟和发展时期,许多武师的拳术炉火纯青、技艺惊人。如“普恩禅师”即峨眉枪法创始人,其枪法在明清武术家吴殳(1611年——1695年,江苏娄江人,号仑尘子)编撰的《手臂录》中写道:“西蜀峨眉山普恩禅师,主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切,逐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并驾。枪法十八扎,十二倒手,攻手兼施,破诸武艺”。后普恩禅师将其枪法传于徽州武术家程真如和月空行者,便将普恩禅师所传枪法命名为“峨眉枪法”,并著《峨眉枪法》一书。
明代抗倭名将唐顺之游览峨眉山时亲眼目睹了峨眉功夫,写下了《峨眉道人拳歌》诗词,全诗三十行,每行七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