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传授:曹继贤;文:高翔
清代著名武术家湛然大师所著《峨嵋拳谱》中载:“皎皎峨嵋月,光辉耀江湖”,峨嵋拳是中国武苑的一枝奇葩,而峨嵋白猿派更是奇中之奇。
“峨嵋秘宗白猿派内家拳”,一门罕见的内家象形拳,传自曹继贤大师。曹师自幼即得峨嵋高人“铁灵子”传授,功力深厚,壮年曾经走镖,久经战阵,江湖人称“电手神猿”,闻名一时。后因故退隐,崇仙入道,闭门修炼,销声匿迹。
笔者去山东探望舅爷,舅爷知我正在全力挖整武术,就将曹师秘情透露于我。舅爷与曹师既有私交,又是近亲,在二老的鼎力协助下,白猿派终于重现武林。
一、峨嵋白猿拳入门
白猿峨嵋授神拳,背弓脚踮玄又玄。
身束短藏无踪影,放长击远到脸前。
轻舒猿臂极柔软,上身铁硬手下完。
快似闪电惊雷炸,狂风暴雨紧连环。
练就内家先天劲,打遍江湖上蒲团。
——峨嵋秘宗白猿派内家拳歌诀
(一)门派源流
本拳全称为“峨嵋秘宗白猿派内家拳”,它是一门罕见的内家象形拳,传自曹继贤大师。
曹继贤,笔者一远房亲戚,久居四川,后迁回老家山东。其15岁时,机缘偶得,幸拜白猿派奇士“铁灵子”为师。
据曹师回忆:“铁灵子”来自峨嵋,口操川音,道袍装束,中等身材,外表清癯,肩宽手长,双目炯炯,显得非常精明干练。当时仅称呼“铁老师”,不知其真实名籍。
据曹师讲:此拳尊白猿为始祖,传说由白猿仙公传道峨嵋时所授,属峨嵋内家秘宗白猿派,详细渊源,不得而知。所以笔者也无从稽考。但此拳有自己独特的功技体系,是一门不可多得的内家象形绝学。
(二)拳纲总要
1、猿形取势,寓意攻防
曹师讲:本拳为象形拳,既不同一般的通背拳或通臂拳,更不是猴拳。其取势于长臂猿,弓背踮脚,追求灵动,寓意击技,是一门独特实用的象形绝技。
“背弓脚踮”,是猿形的动态特征,而在武功上,却另有深义。
“背弓”,不是背部随随便便的弯曲,也不是单纯对长臂猿的模仿,而是技击战势的根本要求,是蓄力与发力的要诀,武谚讲“背如弯弓手似箭”即此,要想真正做到背弓,必须敛颌、含胸、沉肩、收腹。如果实战时直背挺胸,不遵背弓,必然全身散乱,通体不灵,蓄不满力,发不整劲,敌若打我,抗力必弱,一触易溃;我若打敌,轻飘笨拙,杀伤必轻。
“脚踮”,指双脚踮行或者踮踢。“踮行”,指用脚头或脚尖走步,进退敏捷,劲法灵巧;“踮踢”,指用脚头或脚尖踢人,钻人空当,直取要害。
2、手法多样,忽短忽长
曹师讲:“开弓放箭,猿拳以背为弓,手臂为箭,臂为箭杆,手为箭头”。即猿多用手法,暗含臂法,并注重手功。
白猿技法非常丰富,有长有短,如:短有叼手、挠手、掐手、凿手、顶手、挂手等;长有甩手、抽手、插手、撩手、推手、扑手、挂手、抖手、挑手、盖手、撞手等,用于技击,可攻可防,变化多端。
3、由软到硬,柔中带刚
从习拳上讲,宜随自然之势,以求取“内家先天劲”,即不用后天拙力,不要猛使暴劲,先由轻虚而渐渐至于重实,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