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赵红波
1前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值得骄傲的民族文化品牌。被誉为“国宝”和“国粹”。维护着中华民族最本源的文化信仰和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系统。作为中国武术百花园中一支艳丽的奇葩---峨眉武术,是中华武术的杰出代表。据载,峨眉武术源于春秋,成于南宋,鼎于明清。迄今已有近二千余年的历史。峨眉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巴蜀文化的熏陶,深深打上了巴蜀文化的烙印。在与中原武术的不断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阴阳易位,乾坤倒转,玉女之拳。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的技术风格与特点。在武术的发展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与少林、武当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拳派。
然而,在改革开放后武术的大发展时期,峨眉武术的发展与少林、武当相比,显得是羞羞答答,愧对于“中国武术三大门派”的崇高称谓。甚至一些峨眉武术面临失传的境地。幸运的是,近年来峨眉人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采取了多种措施发展与弘扬峨眉武术。如2007年与2009年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武术节”。2008年峨眉武术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成立了管理峨眉武术的“峨眉武术联合总会”。2011年峨眉山市“十二五”期间把发展武术文化产业作为“十二五”的重要内容,全力打造峨眉武术品牌,重点抓好“一校一节一基地”。如此等等。如今,峨眉武术如刚刚苏醒的雄狮,仰天长啸,正以仰首的雄姿阔步向前。而发展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现实社会给它的发展提出了诸多问题,基于此,文章就峨眉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峨眉武术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2峨眉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
2.1基础理论研究的欠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武术理论的深入研究可以使武术拳派的“文化”意蕴能在更高的层次得以彰显与表达。这也是拳派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推动力量。少林武术、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成果极大的促进了拳种蓬勃发展。近十几年来,社会各界也有些对峨嵋武术的理论研究,并发表过一些相关学术论文,但由于社会关注的程度不高以及潜心研究峨嵋武术的专家、学者相对较少,造成峨嵋武术理论研究工作进展不大。虽然也对峨眉武术基础理论进行梳理,但都是零散的,表面的。其数量还不够多,层次还不够深入,研究还不够系统。如峨眉武术最基本的问题“源”与“流”等方面至今都还存在诸多争议与疑问,而这种“源”与“流”的澄清对于峨眉武术的健康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中国期刊网1980---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体育项输入“峨眉”,能查到相关文献62条,而输入“少林”则可以查到相关文献740条,输入“太极”则可以查到相关文献1266条。在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网站(2011-7-18日更新)“图书搜索”栏输入“峨眉”,能查到相关书目0条,而输入“少林”则可以查到相关书目7条,输入“太极”则可以查到相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