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文/陈柱宏李照山
习武者甚多,但并不是每一位武者都是格斗的行家里手,其原因是格斗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有的人力气大,但攻防意识差,有的人熟悉不少招式招法,却缺乏技击必备的胆识,这样均不能发挥武技应有的效能。大家熟知的擂台散打或搏击赛虽然亦属于格斗,但又不同于真正的格斗。在擂台赛的过程中,双方必须在一定的规则前提下来发挥技艺水平,当一方有生命之虞时,裁判会终止比赛。因此擂台赛只能是特殊的竞技体育项目。真正意义上的格斗毫无道义可言。要想在格斗中战胜敌手,除了应具有多种必备素质外,还必须科学地善用自身功力和武技,这就是格斗的艺术。
格斗艺术的主导要素是功力。对于技击而言,只有功力笃实浑厚,才能发挥招法的威力。毫不夸张地说,攻防的手段只是格斗的外在形式,而功力却是实施招法的灵魂。
功力的显示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指的是自身的劲力大小。欲使发出的技法重创敌方,必须依赖强大的爆发力或穿透力。否则,拳打在他人身上只能算是挠痒痒。俗话常说“一力降十会”,其意是说,力量大了要顶上十招。一个孩童即使会的招式再多,纵有千变万化的本领,也难打过一个不会武功的壮汉,其原因就是力量太小了。壮汉虽不懂武术,以其很大的本能力量即可将孩童打倒或踢翻。对于两个高矮胖瘦相当的成年人而言,一方长期进行武功修炼,内功雄厚,劲力强大,一方从未习武或未进行其他力量方面的训练,假若两者相搏,其结果就如同壮汉对孩童,可见力量在搏击中是何等重要。太极拳虽然讲究借力打力,但如果自身劲力薄弱,又何谈化解他人力量呢?
功力的第二体现是自身承受外来的打击力,即大家熟知的抗击性。在格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中招,当你具备较强的抗重击能力时,这种能力会极大地保护自身脏器不受伤害。更为重要的是,当对方打到你身上不能奏效时,他会自然地由主动变为被动,此时其力量已断,位置又距我较近,我能轻松地击中目标;尤其是当对方以推力向我发来时,如果我之根基能使对方推不动,对方便会受到反作用力而重心不稳,此时无论我是打是放,均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功力修炼的途径虽然很多,归纳起来无外乎外练与内练两种。以少林拳法为代表的外家拳术的训练为外练法,如著名的铁砂掌就是为了强化拳与掌的打击力度,与此相似的还有铁臂功、铁腿功等;散打、泰拳以及现代搏击术中的打沙袋、击墙靶、踢打棕树、负重跑步,或进行拉力器、单双杠、俯卧撑等训练,无一不是为了增强肌群的收缩力和爆发力;以装满豆类或细沙的长长布袋不断地抽打身体各部,或武友相互击打对方的身体,均可获取一定的拍打功夫。长期进行上述功法训练的训练者,从外观上即可看出与常人不同,如胸肌、肱二头肌较为发达,训练有素者甚至可与健美运动员相媲美。
形意、太极及八卦等内家拳的练法即是典型的内练之法。这些拳法的劲力形式多以“内劲”称之。所谓的“内劲”就是存在于体内而不显于体表的劲力形式。不少内家拳法的重量级人物,其身形并非高大魁梧,肌肉亦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