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街头,攻击者往往先行实施打击,打击非常迅速并几乎总是能够得手,因为那些歹徒懂得即使是一个大块头、强壮或可能是很有格斗技巧的人对于突然和迅猛的攻击也不能迅速进行反击。精通街头格斗的歹徒在开始发起无情攻击之前常常使用各种圈套去近一步接近他们的受害人。一旦攻击在“杀伤的范围”内被发动(一臂距离内),传统的阻挡和躲避被有所限制,攻击者会突然扑向受害人并在数秒钟内结束战斗,绝大多数情况下受害者没有时间去闪躲、阻挡或逃脱。而对于围绕着相互攻击的街头打斗场景,只是在势均力敌的散打比赛和特定设计的武打电影中看到。那么,在现实世界中应如何对付这样的攻击者呢?
在街头遭遇战中受害者通常有三种方法可以幸免于难。首先,无论在何处,防守者都能用传统的防守形式与攻击者保持一定的距离;其次,去发动一种中途阻截和中途打击并在对方攻击开始之前将其打垮。这两种方法需要一些预先的感知觉、准备和思考,但在现实世界的一些事件中常常是做不到的。大多数攻击的发动来自于两人谈话的距离(有杀伤力的范围)和最小的反应时间,要真正地具有效力,从技术和合理实施的技巧上有相当的难度,在这里暂且不谈。第三种最保险和最具效力的幸免方法是:当歹徒在具有杀伤力的范围内迅猛发力进行攻击时,防守者使用“盾形”进行防守并伺机反击。
一、 动态的盾形防守
动态的盾形防守是对付最坏事件特定情景的临时对策,是一种遭攻击时最保险的幸免方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盾形防守就被人们重新重视起来。它是一种简单和有效的防守技术,是在攻击者迅猛攻击时进行对抗和保护身体重要的目标所设计的。动态的盾形防守在街头遭遇战中具有安全性、实用性和应变性的特点。该技术有别于拳台围绳中的防守,拳台上的拳手可以使用连续的重击来击打防守者,防守者往往忙于防守而大于反击,而在街头使用的盾形防守在结构上有所不同,因为攻击者赤手空拳的连续击打比戴拳套的打击威胁更大,因此,它仅仅是对攻击者的进攻提供一道瞬间的屏障,它的动态性体得现更加充分,移动的空间更大、防守的时间相对较短,常常是危机时刻准备逃脱和反击的过渡,而且,一种迅速的反击是被高度推荐的。
要使动态的盾形防守具有效力,应尽量避免身体间的接触,因为在双方身体发生接触的过程中,身体的主要目标会充分暴露,防守者很容易受到伤害,之所以强调“动态”,就是要通过运动来防止与对方身体间的接触。防守者正确地使用肘部、前臂和肩部所形成的一道“动态盾牌”,使用各种技巧来防止与对方不必要的身体接触,终止对方的抓握并寻找发动反击的空间。
在通常的情况下,人在遭受攻击时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去维护生命系统的功能性。从神经系统的反应模式上来讲,人体对于攻击的本能反应是进行自我保护,对头部突然的打击,垂直抬起两手保护是自然的。动态的盾形防守技术,就是在高压力的环境下利用这种神经系统的反应模式。神经系统的反应在高度紧张和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工作得最好,一旦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