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你是否听说过“班度术”这种古老的功夫?据说这门功夫传授的都是武术中的精要法门。也许他们都会说是一门逃避之术。此门中人在几百年以前就在发展他们的这些逃遁的功夫,他们在无数次的生死搏杀中愈演愈熟,使之成为登峰造极之术。
现代的武学家们很幸运,因为沿袭百年的武术遗留至今的皆是上乘招法并被美国的“班度会”保存下来,会员们不断地将那些古老的招法研究吸纳为现代之用。这篇文章要展示的就是逃逸术的概念与精要所在。由于它们自然的可塑性,因此可以轻松地融入到各派武功之中,广为运用。
历史与哲理
逃逸术系统的文化基础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纪元时期。生活在缅甸中部及北部地区王国的人们建立了一个和平自主的农业社会,他们力主让所有的生命都安享天年。他们不会饶恕那些施以残酷惩罚和行为的人,他们坚决反对为了获取某种利益而大肆杀戮。
班度术体系的早期组织是在9世纪到11世纪形成的。一位名叫欧波利的牧师为这一组织的形成与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用文字的形式将组织的原则和形式记载下来,一些文字记录至今还保存在缅甸的历史文献中。欧波利提倡三条佛教教义:即在人群中忍受磨难,消弥各种欲望(权力、物欲、地位等等),人们在控制欲望的过程中消弥磨难。
从根本上说,班度术保持了一种非暴力、不好斗及不对抗的方法来解决矛盾。练习者要练习将自己的情感与欲望内敛,以一种谦卑的姿态存在,并施以影响——这样大大胜过伤害和毁灭的作用——对于他们的敌人来说。由于战略战术都是为了避免给对方带来伤害而设定的,那么规避之术则成为他们必胜的关键。
逃术的类型
很久以前的缅甸人依靠班度术来防护自己以避免意外的伤害。然而,今天的尚武者则大大不同以往,他们不必再步行去跋涉在乡镇之间了。然而,很多时候他们都会遭遇到身体上的威胁与伤害——城市的邻里之间、在郊区林荫路或者大学的校园里。
班度术传授我们六种基本的逃逸术。第一种是利用言辞上的劝说及非侮辱性的语言在对手意图攻击之前吓退他。平静的语言以及平和的态度可以劝阻对手并解除对方的对抗心理。有时候,班度者们会演示他们的棒术精招吓退对手;看到挥舞的棍子挟风带雨,气势万千,攻击者会认识到班度术的厉害从而撤退。
第二种逸术则为设法脱逃。因为在格斗中陷入对手的圈套或为其所掳是一种很平常的事,班度术充分地发展了可以打破任何禁锢的技巧,使你在对手的手中安然脱身。
第三及第四种方法则为撤退和隐藏。撤退是指在与对手交战后发现对方招法明显地高于自己则向后撤离;在最初交手之后,他们通常会逃离到林木密集地带。隐藏是用于逃避持久战,这种方法包括躲藏、伪装和错觉。这种方法简单到藏身于大石之后,复杂到将自己改头换面为另一个人。
第五种方法则为回避。班度者们通常选择偏僻的路线去较远的地方以减少受到攻击的可能性。现代习术者都被告之冒险是与你对环境危险的感知力息息相关,分析及观察好环境很重要——不要呆在那些危险重重的地方。
第六种方法也许是最有用的,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