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要想让武术重新回到历史的巅峰,就必须解决“习武有什么好处”的问题
-朱江明
最近武术界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武术职业联赛(WMA)的开锣,为了突出传统拳法色彩,只有使用30招打法才能得分,于是我们看见的更多是选手穿着护具,在擂台上对推胸部。这一新生事物也因此被观众恶搞为“天下第一推胸大会”。
这次WMA的主办方是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术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并且由中视体育娱乐有限公司独家组织、运营和推广。从赛事的组织运作模式来看,WMA是一个商业化味道浓厚的武术赛事。
和去年CCTV的《武林大会》分门派较量比武不同,WMA忽略门派,以俱乐部为单位进行比武,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比武大会。
散打比赛的没落
武术界对于武术竞技化一直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派认为武术的本质就是格斗。格斗术目的就是杀死对手或者让对手更容易被杀死。这派认为武术比赛必须走实战路线,充分体现出武术格斗的实战性。
散打比赛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产物。散打比赛以踢、打、摔、拿四大技法为主要进攻手段。还有防守、步法等技术,双方可以按照规则,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战术进行徒手搏击、对抗。1979年散打成为竞技的比赛项目。由于散打运动对抗性强,实战性高。也是军警系统近身格斗的主要培训手段之一。
然而散打运动的开展却并不顺利,尤其是2004年散打王争霸战停赛对散打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散打运动之所以未能变成一个商业化成功的项目,其中症结所在就是技术特点不明显,虽然实战性较强,但是与国际近年来冒起的搏击比赛如MMA、K1、PRIDE相比,对抗的激烈性和可观性都远远不如。
散打最突出的特点是利用快摔技法摔倒对方得分,然而近年来格斗技术发展的突破性成果就是地面技术的普及应用。像MMA一类的比赛往往在倒地后,还要继续运用地面技术进一步锁死对方才能获胜,地面技术的普及使得此类比赛的过程更加刺激。这就是为何近年来格斗爱好者普遍对散打比赛不太感冒的主要原因。
不光观众不买账,武术界不少老人也对散打比赛非常不感冒。尤其是传统拳的师傅们普遍认为散打运动就是个拳击、踢腿加摔跤的怪胎,武术中的技法招数不能在散打运动中体现出来。为此曾经爆发过无数次的口水战,最后说急了,大家上擂台。
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传统拳练习者走上散打擂台的颇多,战绩却并不光彩,甚至可以说是全军尽墨。传统拳的代表们往往能够找出各种原因来解释此事,例如规则限制了技术的发挥、参与者都是业余选手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或者练习器材。然而无论如何解释,都无法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传统武术的爱好者们已经多年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擂台搏击了。1949年之后不少传统武术门派曾经参与封建道门活动或者与敌特有关联而受到处罚。文革期间,传统武术更是被列入封建糟粕之列,民间武术家不敢公开传授武术,有些传统拳种就此消失
...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