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11岁的张文汉是重庆市九龙坡区人和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很多同龄人一样,张文汉对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功夫巨星格外崇拜,也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这些明星一样练就一身好功夫。随着张文汉对武术越来越多的了解,他“发现”,影视剧中展示的功夫绝技,实际上有很大的夸张成分。而通过练习,张文汉对武术已不再感到神秘莫测,并且开始真正了解到武术的奥秘和本质。
作为武术特色学校,人和小学将武术课列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这为广大喜爱武术的学生创造了一定的学习条件。但是,对于中国更多的青少年而言,武术同自己现实生活的距离依然十分遥远。很多人对武术的印象仍然停留在影视作品中的武打片段上。近些年来,武术逐渐失去青少年参与群体的尴尬现状,已引起了相关主管部门和基层武术人士的注意。近日,记者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参加“武术边疆西部行”活动时发现,让武术走进校园,让青少年喜爱武术的呼声在基层十分强烈。
徐远伦是成都市武术跆拳道运动管理中心主任。谈及武术的发展,徐远伦不无忧虑地将武术与跆拳道做了对比,“我们举办一项武术比赛,参加的青少年能有二三百人就很不错了,但如果举办跆拳道比赛,报名的人数就能达到一两千人。在成都,把武术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的中小学只有8所,把跆拳道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却有40多所,而且还有很多学校正在申请成为跆拳道特色学校。作为一名基层的武术运动管理者,我对这种现象感到十分忧心。”
正如国家武术中心党委书记、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何青龙所说,“武术运动的长远发展和发扬光大,其根本在于青少年的参与。但目前,武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推广还显得很薄弱,做得好的还都是个别学校。”
记者在重庆和四川的部分中小学看到,把武术作为特色体育项目的学校,往往都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比如,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与区少体校合并后,得到了开设武术课的师资力量;成都市花圃路小学是因为多年前一位出身武术世家的体育老师被分配到学校,武术才开始在全校推广开来;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是因为位于青城山脚下,紧邻著名武术门派——青城派,习武才在学校蔚然成风。
“其实,对于武术,学校是抱着一种积极态度的。”重庆市大渡口区实验小学校长李竹表示,“武术毕竟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无论从增强学生体质还是从传承民族文化的角度来说,武术都应该被优先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中。但在现实中,学校开设武术课却也面临诸多困难——师资不足、趣味较低以及缺少针对青少年的教学模式等,这些都成为限制武术进入校园的不利条件。”
“其中师资最为关键。”李竹表示,“作为一所武术特色学校,我们学校有3名武术专业的体育教师,但相对于全校3000多名学生,武术教师的数量依然不足。众所周知,武术不单单是一项体育运动,它还包含着文化、历史和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没有专业教师,武术课是很难开设的。”
据李竹介绍,在现实中,很多学校发展什么样的特色体育
...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