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海南武术源远流长
之前在由海南省文体厅主办、海南省武术协会承办的海南省首届武术锦标赛中,全省各地拳术得到了大展示。初步统计,海南各地流行的本土拳种有:屯昌的大马五形桩、四门归宗、五门归宗;万宁的马仔功、桩头功、蔡李佛;琼中的黎家拳;琼海的中兰拳;昌江的红林拳等。
“海南武术主要由广东、广西、福建南传的武术,融合当地文化,形成了相对清晰的行拳风格,并传承至今。海南武术在技法上源于南拳,讲究实用,不讲花架子,讲求手法多变、腰马稳健扎实,拳势刚烈、气势勇猛。海南武术在器械使用上与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用生活农具即为兵器,就地取材,既简便又实用。”海南大学体育部武术教授李秀介绍了海南本土武术的特点。
“啊哈嗯……呼哈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而又独特的声音时常在屯昌县坡陈村的上空回荡。这个习武之声从一百年前就延续下来了。2015年11月8日,村子里热闹非凡,一项沿续了160多年的传统感恩祭祀仪式——纪念大马五形桩祖师诞辰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年轻一辈身着统一服装,他们一边打着古朴而刚猛的大马五形桩,一边发出“啊哈嗯……呼哈耶……”的声音。
坡陈村是海南省屯昌县远近闻名的“武术村”,该村家家户户习武成风。上至八旬老者,下至几岁的孩童,甚至是嫁进来的新媳妇,都能打出一套大马五形桩。这套独特的拳法属南派少林拳种,相传于清朝咸丰年间传入屯昌。“大马”指大马步,“五形”指动作神似鹤、龙、虎、龟、狗五种动物,攻防兼备、虎虎生威。
据史料记载,屯昌县武术文化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遗留下来中世纪时期练武用的石器(石码)、武馆治伤医书、300多年的武馆,以及传承几百年的具有地方古朴特色的“五形桩”、“四门归宗”、“五门归宗”和古老兵器“三叉”、“双刀”、“藤牌”等,都可以反映屯昌武术文化历史的年轮。
万宁市自古尚武成风,自宋代绍兴二十二年就有万宁武术记录(当时称万州武术)。传统武术有拳术、渔叉、藤牌、大刀、长枪等,沿传至今的“桩头功”、“马仔功”,已历十七代,是万宁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具有神形兼备的特点,在万宁及周边地区普及率最高。2014年5月,高小军来到万宁进行基层武术调研,观赏了万宁渔民赤脚在70℃的水泥地板上表演“渔叉功”、“马仔功”等传统抗击海盗武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琼中武术历史可追塑到元朝二十八年,黎族人“以木为弓、以镞为羽、以竹为弦、出入不释手、以标刀为戈、以角为甲、以射猎为生”,从史载可看出琼中武术的渊源。清朝和民国期间,黎苗族民间武术进入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钱铃双刀、黎家拳、黎家棍、打狗棍等传统武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文化娱乐到强身健体,形式和内容不断完善,现在已形成较完整的黎家武术体系。
声名远播影响海外
陈亚强,桩头功的五虎将之一,是桩头功的第十七代传人。今年58岁的陈亚强马步扎稳,掌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