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新华网广州11月14日电 新闻分析:赛场上的老武术家为什么少了?
新华社记者程义峰 刘卫宏
在国家武术七段、新疆武术协会副主席张振国的印象中,前几届民族运动会的武术赛场,不时可见年过六旬、白发长须的老武术家,他们精彩的表演令人感动,也给观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可是,这种场景在今天已经不多见——赛场上几乎全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
民族运动会的武术赛场上,为什么老武术家变少了?
“我们国家的老武术家还是比较多的,”张振国说,“国家根据资历、教学水平等授予的七段以上的武术好手就有近千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出现在民族运动会赛场上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并非老武术家不受欢迎,张振国评价说,就像求医的人愿意找老医生一样,学习和欣赏武术,深得武术精髓的老者属于首选。
本届赛会武术项目仲裁委员会主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教授邱丕相说,年轻选手和老选手各有各的特点,年轻选手接受新事物快,对竞技武术吃得比较透;而老武术家的优势在于他们的积累,他们更注重表演和“武德”,展现的是一种文化和底蕴,这并不利于他们在现代比赛中争金夺银。
来自贵州省的布依族老武术家徐影参加了本次民族运动会武术项目的比赛,在11日进行的有27名选手参加的男子拳术A类比赛中,他只获得令人尴尬的第13名;在次日进行的有34人参加的男子器械B类角逐中,他也仅获得第11名。
徐影说:“我已经56岁了,年纪摆在这里呢,之所以参加比赛是想以武会友。不管对方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我总觉得自己是来展示武术的,而不是来比赛的。”话虽这么说,记者仍察觉到了他的落寞与不甘。
在张振国看来,现代武术比赛有“体操化”和“舞蹈化”的趋势,正向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动作特点也开始多样化。与老年人比,年轻人的力量、速度显然更胜一筹。加上现在各代表队名额越来越有限,老选手既然难以取得好成绩,只好用年轻选手顶上。
“如今的民族运动会武术比赛,在设项和具体规程上有很多安排,并不以年龄分组,”邱丕相说,“如果设置有50岁以上组,那很多老武术家就有可能出现在赛场上,他们本身是很有热情的。”
“老武术家们在武术的传承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就像‘文物’一样,越老越珍贵,”张振国说,“他们的感染力十足,对武术的追求十分执着,我觉得应该让他们更多地出现在民族运动会的赛场上,等过些年再回头看,应该感谢这些老武术家在传帮带和武术宣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否拿到
...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