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国功夫的原初意义,可以由一个武字讲起。“止戈”为武,对于现代人来说,可能已经麻木。但从这个武术源看起,我们发觉武术的雏形不存在门派观念,为何今日练武者对门派观念特别重视?
格斗术是一种很原始的肢体活动。凡人有四肢九窍躯干相若,必有大同小异的表现。真正的功夫是不立门派的,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古代名将如项羽、关公、岳飞的功夫出自某门某派。再近一点如俞大猷、戚继光,他们是哪个门派,又属第几代?古代既无北派南派之分,又无内家外家之别。最早说内外家者是清初黄宗羲、黄百家父子,南派北派之说则多见于民国。 拳技讲究速度、角度、距离及准绳度,这是拳击的客观性外在规范。不过,人性各自不同,体质各异,同一套攻防之术,将被演绎出不尽相同的风格。拳道就是如此,体一而万殊。一般人趋向寻求高深莫测、秘而不传的所谓高级拳术,焉知世上没有最好打的拳术,只有最好打的人。我们不能以拳派比高低。若以内家外家对骂,则更加愚昧非常。很多为师的,为了名利,将其拳术标奇立异,胡乱造拳。
更差的是,把拳技夸张,把拳理神化。今日圈内标立数十种“劲”,然而三百年前陈氏家族说打便打。今人更可以隔空仆人,但陈鑫往上诸世,真打实战退贼者尝有记载.日打数以十遍太极拳,勤力如此,也未闻其功力发展至凌空劲或类似的特异功能。陈鑫写《陈氏太极拳图解》时说,“恐分门别户,失我真传,所以课读余暇,急力显微阐幽,纤悉毕陈”而付梓(见序)。今天果然门户纷立,失真传事小,乱写胡吹事大,陈鑫确有先见之明。搏击擂台是一面镜子。在下观乎“散打”之出现,便是源于门户之见。上世纪八十年代,泰拳横扫擂台,香港的功夫教练,再不能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他们明白到中国功夫必须结合泰拳技法,才可上台再争一日之长短。这种现象是健康的,至低限度,教练们可以放弃门户之见,取人之长。拳术很实际,输即是输,赢就是赢。输了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学习别人的优点,进而胜之。
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的擂台文化已趋成熟,无奈在那厢的中国武术界领导人抱残守缺,不肯低头学习外边拳击文化的优势。他们认为泰拳打法属于泰国,要划清界线。我这边有中国武术,更厉害。摔跤就被界定为具备中国特色的武术,这不独反映这具备中国特色的散打的想法,是不折不扣的门户之见。更糟糕的是,这种自以为是的拳技在擂台上一败涂地。
时至今日不断在变,全接触的擂台竞技,透过综合格斗如Kl(KiCkboxing,Kempo,KunU,Karate的联义) 、UFC(UltimateFightingChampi-onIShip)、MMA(MixedMartialArts)等竞技形态及趋向更开放打法的拳例,拳手由双脚站立至倒地仍不言败的终极角斗,巴西格雷西柔术(BrazilianGraciejiu-Jitsu, 简称BJJ)的优势如风卷残云,泰拳是否可以再有昔日的辉煌已成疑问。
最近格雷西柔术又被挨打,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