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一、鹅卵石之构造
鹅卵石与飞蝗石相似,唯形式及着力之点,各有不同。飞蝗石前锐后丰,形如蝗虫,其着力处则在前面之锐端,借其锐利而伤人。鹅卵石则完全为一种光滑之石卵,大与鹅卵相等,故有此名。
此种卵石山涧之旁,皆可寻得,唯产于金陵雨花台旁者为最佳,色泽明润,质地坚实,人且以之为文房供玩之品。其大小不一,最小者才如蚕豆,最大者则如卵如球。其形式以卵形者为多,选取其大如鹅卵者,可作暗器之用。鹅卵石既光滑无锐端,故用以击人,完全靠石之重量与发石之实力,不能如飞蝗石之以锐端伤人也。
每石之重当在十二两左右。选取此石,宜择质地坚实者用之。带石之法,亦以囊,每囊六枚。或带一囊,则悬于左腰际;或带二囊,则左右各悬一囊。以此物质量太重,悬于一面,殊感累赘,故须分悬左右,使重量平均也。
此石专用为击人之暗器,不能如飞蝗石兼可作探路之用。盖此石分量甚重,从空掷下,发声必宏,易使人惊觉也。
二、鹅卵石之练法
鹅卵石之形式与着力之点,既与飞蝗石完全不同,故其发石之手法,亦因之而异。飞蝗石发射,与脱手镖相同。鹅卵石则不仅限于此一种,凡镖锤刺等,各种手法皆可参合应用,且阴手阳手,皆无不可,前后左右,随意发击。大概可分为摔、撇、掼三类。
摔之一法,又可分为冲、盖、袭三式,冲即阳手,盖为阴手,袭为回手。其法完全与镖法相同,可参之。
撇则有直撇、斜撇之分,完全用半阴手,盖皆从掌侧发出者也。直撇一把握石,屈肘内弯,虎口贴相对之肩,运足全力,向外撇去,以击正面之敌。此法为流星锤所不用。斜撇则亦屈肘内弯如前式,运足臂力,向握石一手之肩外撇去,以击侧面之敌,此则与流星锤之撇法完全相同。
至于掼法,亦分前掼、侧掼,前掼则略如飞刃、飞刺之正射,握石在手,高举顶门,运足臂力,将石向前掷出。唯叉刺则从掌发出,故虎口向后,此则撒掌发石,故掌发向前。侧掼握石上举如前状,而转手向反对方面(即右手握石则掌向左),然后将石从侧面发出。与流星锤之撒法相似。
练习鹅卵石之靶,亦用土垣,由相距一丈处起练,至五丈以外为止。先练摔手三法,次练撇手二法,末练掼手二法。七法学全,而能应手而中,则可用以临敌。唯其靶由对径八寸起逐渐缩小,至于鹅卵石一样大小为度,可不必更加缩小矣。因的能与所用暗器同其大小,即足以制人。
练习鹅卵石,二年可成,唯伤人重轻,则须视用者膂力之大小而定矣。
三、鹅卵石之源流
鹅卵之为暗器,亦甚偶然。
相传甘凤池居金陵,偶以此击一僧,好事者遂以为此乃甘氏之特种暗器,而争相学习,久而流传渐广,竟成为江湖通行之暗器矣。此亦良由当时学武者推崇甘之技术,凡其一举手一投足,皆视为可以取法也。
先是甘居金陵,威名远震,上而绿林豪客,下而流丐鼠窃,皆不敢犯其境,即偶过其地,亦不敢久驻,慑于其技也。
忽有一僧至,邋遢不堪,行乞于市。其行乞也,挟庙中一鼎具,见稍大之店,即置其鼎于当门,阻人出入,苛索备至,不满所欲不去。且语人曰:“欲余去唯二法,一则予钱如所索,一则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