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央国术馆,简称“央馆”,在旧中国历史上曾为继承、发展和推动中国武术,乃至传播武术文化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南京中央国术馆自1928年成立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近十年期间,共招收了五期学员,包括教授班、师范班、青年班、少年班、女子班等不同学制年限和培养目标的班级,总数500多人,为国家培养了艺德并重、文武兼备的武术骨干。同时挖掘整理了数量众多的古籍武术文献,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因为如此,我们现今才能一睹昔日“央馆”汇聚自明代伊始,沿袭清朝至民国初年中国传统武艺达到顶峰阶段所呈现出来的拳械与功法,以及救伤疗疾的真实技艺。
“央馆”领导曾聘请当时各门派的武林精英人馆当教师,并在初期还曾设立武当门和少林门。其分类方法,把武术简单地划分为内外两家,内家为武当,外家即少林,源出清初大儒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这种说法,在清末至民国初期非常流行,占据上风。
当时曾把形意、八卦、太极,以及源自武当山或冠名“武当”的拳械,诸如武当剑、武当昆吾剑、武当君子剑、武当太极十三势、武当春秋大刀等均列入武当门。把少林拳、太祖长拳、十二路弹腿、四路查拳、八极拳、劈挂拳、练步拳,少林甘凤池拳法、石头拳、达摩剑、青萍剑、三门剑、猿背棍、断门枪等列入少林门。
少林武术和武当武术,两者各具特色。少林武术主刚,要求刚健有力,勇猛快速,动静相间,节奏分明。而武当武术在武学上别开蹊径,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其别具一格的劲力特点和练功方法,在武术界享有武林至尊的地位。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时,一级教习(正教授)罗玉、一级教习兼学生训育处代理处长童仁富、“央馆”董事会执行董事长兼顾问李松如等,凭借自身具备的武当“太和门”硬形功夫、特绝秘技等精湛武艺,受聘“央馆”内的一席重要领地。
本文重点介绍“央馆”传授过的武当拳。
武当长拳
《中央国术馆教授班之教科书揭秘》一文中提及:“太祖长拳,由当时‘央馆’编审处科员金一明和圈内大家郭粹亚提供,源出宋太祖赵匡胤。”而在民国十八年(1929)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的一书中却称为《三十二势长拳》,不久又改称为《武当拳术秘诀?三十二势长拳》,以后又改称为《武当三十二势长拳》或《武当长拳》。裴锡荣(1933-1999)是“央馆”第五期毕业的高材生,在馆学习时已称“武当长拳”,而不是“太祖长拳”。他在1984年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武当武功》(裴锡荣、李春生主编)一书中则沿用“武当长拳”名称。
笔者据此推断,所谓“宋太祖三十二势长拳”,该是“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的误称,而“武当长拳”则是“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的继承和衍化。
武当长拳是武当派的入门功夫,它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练时慢,用时快,并特别强调手、眼、身、腰、步、识、胆、气、劲、神的练习。武当长拳分二路,每路各三十二势。
心意六合八法拳
心意六合八法拳,既有形意拳的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