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陈式太极拳集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于一身,具有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螺旋缠绕、蓄发并用、沾黏连随、周身一家、松活弹抖、技击性强等独有的特征,融合了中国传统易学、养生学、兵法、中医学等学科。本文着重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惯性定律、合力、力矩、能量转化、杠杆原理、平衡原理、动量定理、摩擦学、圆形定理十个方面分析陈式太极拳中的力学原理。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这一定律运用在技击的实践中,不管是出拳还是出腿都要有蹬地的动作,蹬地力量有多大,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有多大,这样使出的招法才具有更大的威力。在陈式太极拳最主要的步法弓蹬步中,要求前腿的大腿与小腿成直角,起支撑作用,后腿蹬地、扣脚使两脚平行。行功时脚要五趾抓地,涌泉空虚,而且不能随意乱动。正所谓“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发于脊背,达于肩臂,形于手指”,对方的力量作用到我的身上时,我借助大地的反作用力,最终将其力量反作用于对手身上。只有脚蹬地借助大地的反弹力,才能获得人体的力源。
2.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即惯性定律)反映了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在不受外力或受外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惯性的大小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即惯性越大。
在陈式太极拳推手和技击中,我方通过假动作或技法诱使对方发力后,可利用惯性定律突然撤去该力,从而使对方身体受惯性的支配,不由自主地继续顺着其发力方向位移而失去平衡,我则可以利用对手调整控制重心的时机,使用各种技击方法制服对方。
3.力的合成
在力学上,作用于物体上同一点的两个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合力也作用于该点,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两分力为邻边所构成的平行四边行的对角线决定,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在图1中,F1、F2为分力,F3为合力。
武澄清讲:“四两拨千斤,合即拨也。此字能悟,真有夙慧者也。”马虹先生讲,要拨开千斤来力,先合住它,而后顺着它,顺其势,借其力,在顺遂中加一点自己的力,拨开它,使之落空,就可以以小力胜大力。通常讲“谁能合,谁能赢”,便是这个道理。
在太极拳技击中,如图2,当对方向我施加一个力F1时,我调整身势,同时向对方施加另一个力F2,在这两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合力F3,力的方向沿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这个合力将改变原来对方施加于我的力的方向,以化掉对方的力,同时我可以在合力的方向再施加力,使最后的合力牵引对方离开原来的位置。由图1可以看出,F1和F2的夹角越小,合力F3越大。因此我方施加力时,尽量沿着对方力的方向,把二力的夹角减到最小,从而形成更大的合力,以破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