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哲学,是通过人体科学规律螺旋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武术运动形式,是一种相承阴阳之理、运用螺旋缠丝之法、贯穿舍己从人之核心,最终达到人体高度螺旋运动下的条件反射所达到的“阶及神明”的武学境界。
洪传陈式太极拳始称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也称洪式太极拳,是著名太极拳大家洪均生先生随师发科公学拳十五载,在陈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将巧拿精化融入拳术套路之中,并结合几十年的技击经验、融会了其他流派的优秀技法创编而成的一套集拳、功、法、养于一体的优秀拳法。经洪公科学改进的拳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特点,理精法密、严谨科学、轻灵自然、松圆雄浑、技击性更强,被众多太极拳爱好者喜爱。
一、“随遇平衡”观点的提出
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英雄所向无敌”让每个年轻武者向往和追求。怎样才能达到“英雄所向无敌”的结果,也就是说怎样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发人如蒿草的技击效果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洪均生先生首开“随遇平衡”理论之先河。在1988年出版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中,洪公根据“腰为车轴”、“立如平准”的原则,提出了太极拳的“随遇平衡”的理论,认为:步法不变,重心不能前后移动、摇摆,只能左、右旋转,重心的位移只随步法的变换而移动,只有照此规矩从严从细要求,才能在搭手后、技击中保持自己平衡的同时破坏对方的平衡,从而达到理想的技击效果。
按照力学原理,“随遇平衡”是指物体在任何位置上都能保持平衡。就像水平桌面上的一个小球,重心的位置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即为“随遇”。这种平衡中,当物体偏离平衡位置时,其重心高度不发生变化,无论物体转到哪一位置,其重力都通过支点,支撑力也通过重心,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和合外力矩均为零,因此物体在任何位置上都能保持平衡。当然,人的构造远复杂于一个均匀球体,人的重心会随着姿势、呼吸等的改变而不断调整,处于不断调整、修复、再调整的动态变化中,在这种条件下研究随遇的平衡则更具有实际意义。通过科学原理,再辅以“练拳时无人当有人”的训练功夫,随遇平衡状态虽难但可以达到。
二、“随遇平衡”实操的要点
1 在套路演练上要做到“大阴阳”的对等相同,眼、身、步、手处处缠丝平衡
“大阴阳”的对等相同理论是整体论,源于阴阳之理,指行拳过程中任意点、线、面的综合体要像万向轴一样,在任何空间维度上平衡,即保持时间和空间(前后、左右、上下)六位一体的平衡。就像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所述的“立如平准”。平准者,天平也。所称重量,阳者,实也。所用天平砝码重量,阴者,虚也。被称重量等于砝码重量时,天平的指针必然是零。而这零的内涵就是“空”。空者,“中正”也。中正又是平衡的最好体现,即使看似不正的“斜中寓正”也不乏这个意思。
眼、身、步、手处处缠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