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现在研究太极拳的学者多是从丹道的角度来诠释其本体,但从佛学的观点上看:武学修炼更像是一个渐悟的过程。即使你能在一夜之间想明白了这其中道理,你也需要有一个时间加汗水的修炼过程。习武的最高成就也就是能获得罗汉果位,能够改变性情,但还不能断除烦恼。
一、前五识与轻安
初练太极拳者大多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这是眼、耳、鼻、舌、身五识中的身识。吴信如先生说:“佛法究为何物?从佛法本身言,若说皈依、受戒、灌顶等等仪式是佛法,则释迦未生前,印度婆罗门早有此等仪式。若说轮回、业力、解脱等等名义是佛法,则佛教未诞前,印度古代典籍如《吠陀》、《奥义》诸书以及印度外道早有此等名义。若说瑜伽、禅定、修法是修行,则佛法未传前,印度宗教、学术也早就有此等修行,佛法本身,可说一无所有!”窃以为只有玄奘的唯识学和六祖的禅宗才是真正佛学。唯识将修炼的层次和修行的终极目标,如抽丝剥茧般剖析得一清二楚。武学也概不能例外,我们就先从最粗浅体悟开始谈起。修炼八卦掌和太极拳之初,有酸、麻、胀的感觉很正常,出现朱肠、丹毒等现象也不足为怪,如果修炼者执着于此,则就堕入身见的邪路了。身见的极端可能影响第六识,诱发潜意识,产生幻听、幻觉。所以敏感人练功最容易执着于身见,气功热时出偏者多是这种类型。
习武之人多“独头意识”,喜欢幻想轻功能蹿房越脊、内劲能隔山打牛。“独头意识”是不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时俱起,没有真实感觉、强行揣测的意识。气感虽是身识的作用,热和麻胀自然是有的,但更多的则是“独头意识”。主观上想,身轻如燕、阴劲伤人,是不能练出真功夫的。只有身心安定、意入太虚,先天真气才能运化周身。“独头意识”是杂念,可是每一个习武者都很难清除这种杂念,谁不想练成神奇卓异的功夫!每一位修炼太极拳者都知道:最难莫过于松静,而要想人静,首先必须排除杂念。于是很多人在练太极拳起式前即求松静,可是用主观意识来排除杂念无疑是缘木求鱼。最好的方法当然是在行功走架中自然入静,让杂念不翼而飞。
如果在行功走架时真的静了、真的松了,有时不知身在何处?有时会觉得身体要轻飘飘地飞起。虚云大师说,这是“看到无念心像,逐渐过了寂静,粗妄既息,得到轻安”。要知道我经常在轻安的状态下行功走架,可虚云大师却说:“要知这都是魔,著即成病。”连这种真空真松都是病,看起来我们距离真修行还差得远!贾题韬先生认为:“获得轻安与否,是得定与否的唯一标志。”但又说:“这些属于身体—气上的现象,主要是因心理的高度集中而变化而增加,如《瑜伽师地论》中说:‘由法观故,任运转色。’不需要在外境上过分着力;并且还有提放玩弄光影,贪图喜、乐,我执无明乘间而入,定力不但难以增进,反要退失;甚至引起魔事——精神错乱等等。”
二、一刀斩断末那识
王船山先生在《相宗络索》中说:“一刀斩断末那,不执八识为自内我”,他认为末那识是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