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一點不動,三點齊動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太极文摘 - 蓄劲如张弓 发劲如放箭
隐藏右侧

太极文摘 - 蓄劲如张弓 发劲如放箭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6-01-29
  • 佚名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董英杰注:
      蓄者藏也。太极劲不在外而藏于内。与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将射之圆满。犹皮球有气充之。敌人伏我膊。虽觉绵软而不能按下。使敌莫名其妙。敌方狐疑不定。不知我弓已引满待发矣。我如弓。敌如箭。发劲神速。敌如箭跌出矣。

    杨澄甫注:
      蓄者,藏也,太极劲不在外,藏于内,与敌对手时,内劲如开弓,不射之圆满,犹皮球有气充之,敌人伏我膊,虽绵软而不能按下,使敌莫名其妙,敌疑心时,不知我弓上已有箭要发射矣。我如弓,敌如箭,出劲之速,敌如箭出矣。

    郝少如注:
      欲求“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则一身必备五弓,统一不可,而且还必须做到五张弓的统一与合一。统一者,一弓张之则其余四弓无有不张,一弓放之则无有不放,一弓停之则无有不停。合一者,以主弓为率,一身之劲犹如一张弓,有脚而腿、而腰、行于手指,达到完整一气,能完整一气,劲才能集中往一处使。蓄为吸,发为呼。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乃离不开五弓合一之妙。

    顾留馨先生讲:
      “五弓以身弓为主,手弓足弓为辅,是以腰为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每站一势,五弓具备,形成八面支撑的蓄势。源动腰脊,周身劲整,就能“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弧形走化,直线发劲,蓄发相变,滔滔不绝。功夫极深者,触处成圆,但依着何处即从何处放劲。

      五弓合一是内外整体劲的具体规定。练拳和推手都应该一动势即五弓具备。五弓合一则“静如山岳,动若江河”,“立身须中正安舒,能八面支撑”,“劲以曲蓄而有余”,“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势即可呈现。”

      太极拳无论是在盘架、推手、技击都有一定的要求,根据人体的间架结构、生理特征有效的使内在的机能得以充分得发挥。古人把人体划分为五张弓,也就是通过这五张弓使人体的下、中、下三节节节贯通,把人体的力量送出去或引进来,力量不仅可以作用自身的内部也可以延伸到身体的外部。需要指出的是有效的利用人体的五张弓不是单一的肢体运动,而是需要周身各个方面有效的配合,也就是说手、眼、身、法、步、精、气、意、力、神结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共同作用。

      练拳如果不懂得劲力的起落开合、收发、呼放等上述一些方面的内在原理可以说是走的是空架。以下就几张弓分别进行论述:
    主弓
      主要是人体的脊柱为主体,大椎与尾椎骨上下两端为弓梢,腰椎(命门)为弓把。脊椎是人体的大梁这张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五弓齐备的效果,无论是在盘架、推手、技击中主弓为统帅,也是与其它的四张弓紧密相连的,大椎为身弓与手臂的两张弓重要的结合点,尾闾为身弓与腿部的两张弓结合处,初学者切记。无论收发呼放主弓一动其余的四张弓无一不动,周身之力如同一张大弓。俗话说:“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主弓的形成也需要其它方面的配合,如:含胸拔背、塌腰、微卷尾椎骨、重心稳定、身体柔韧富有弹性,

      如果身体要是铁板一块的话就失去了弓的实效了,如果要是重心不稳上重下轻自己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