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有位老师告诉我:育人之道在于开窍。这真是硬道理,精髓。用这句话融入到我们这些练八卦的同好们身心处,应该更是有质的帮助。
我们通常会带着一个拳术中的问题向别人讨教,最渴望对方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记得在论坛看到作为“内家拳,八卦掌的气真的是单纯靠走转得来的吗?”这个问题时,真感到这个提的好,我觉得这个提问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八卦的腾气是怎么来的;二是八卦走圈的结果到底是什么?而我们的回帖就要仔细了,现在来看我们的回帖内容好象都不尽人意。我主观的认为,提者尚没有得到好的答案,也就是说我们这些同好没有帮他解决问题。如同以上问题,我在学习中也经常困惑,我也好希望有人能帮我,也就是帮我“开窍”。
这几年八卦掌练习者也渐多起来,就流派来说,至少也有7、8个之多。但我认为,流派再多,风格各异,但其中的理数是不变的。如果我们就本流派拳术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去向另一个流派的老师讨教,可能会出现这么几个结果:一就是让你演示给他看,从中发现一些问题,然后指出来,再告诉你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去练,帮你解决些实质性的问题;二就是不跟你说什么,或者说了半天也没有说明白,只说你跟我后面练吧,练我们这个派别的。我想你可能希望是第一中的结果。你想啊,今天有问题问这个派别的老师,他让我改学,明天又有问题去问哪个派别的老师,他又让我改练,那我这一辈子要学多少拳啊?我们选第一种结果,其实就是寻找了拳的“本质”,也就是渐入“开窍”之道。我在老师的身边学艺不过一年多些,离开老师却很多年了,期间遇到不少各拳好手,但我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拳学,我是准备一个圈子走到底,从起点到终点了。
我们的很多拳理要求都是相通的,但每一个人的理解不同,结果也就不同。比如说我对八卦“坐胯拧腰、屈腿趟泥”的理解,不如“坐腰拧胯”的好,特别是对脊椎的要求不容疏忽,要做到腰椎、背椎、颈椎的“三椎一体”,然后再寻找拳劲“三源”,其实拳术的劲源(三源)不单单在脚上,应当还有身上和手上,但就看你是否找到了关窍。其中的味道,你可以慢慢感觉,但绝不希望以此误你。再如有人问我对“起式,双脚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顺项提顶”的理解,我是这样解释的。“双脚的宽度其实就是自己单拳横放在两脚间的宽度或再小些,超此宽,就不得力,两臂也不能自然下垂。为什么呢?,因为双肩的具体位置应该在脖子两恻,而不是通常说的两胳膀的位置。你可以这样试试啊,挑一个百十斤的担子,或者扛一袋大米,感觉哪里得了力,得力的位置就是肩的位置;对于顺项提顶我也有个人的理解。其实,对于很多的拳理或要求,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来检验的,实践出真知嘛。如对两脚“五趾抓地”我还是持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应该是“五趾着地”较好,因为这样灵活,你五趾抓地了,少了弹性。“前脚进步后脚随,消息全凭后足蹬”在过手进步发力时最能体现脚步的灵活,其实在进步发力时,后步蹬、前步进,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