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这是孙禄堂先生的一篇佚文手稿,近日,承蒙孙先生后人孙叔容女士等慨然献出,才得以同武魂读者见面(编者注:此文是否直接出自孙禄堂先生之手,孙禄堂之女孙剑云女士尚有不同意见).原稿首页遗失,故此文标题及第一页上写了哪些文字已不可知了.据孙叔容女士介绍,此文原来是为八卦拳学一书作的序,后因故未用.现在此文八卦拳学原序的标题,是为刊发方便,编者自做主张加上的.特此说明.
随同此文,我们一并发表了孙叔容女士等人的赏析文章,诸者可参照阅读.
(首页遗失)......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皆秉天地之全气全理而成,其形体百骸,推之全球无异也.人既无异,即万理出于一源,万派出于一脉也.何拳术之道,偏分许多门径?甲藐乙,乙藐甲,各出己技,互相朋比.推原其故,实因拳理未明,内具不和之气,而始生出许多支节耳.余思万法既由一脉相传,形骸百官又无差异,彼所能者,己亦当能,己所学者,彼亦当学,存彼己之见者,大抵因初学时气质未化,不能得格物慎独之功也.先哲云:圣人之道无他,在启良知良能,顺其自然,作到极处,而成一个全知全能之完全人耳.拳术亦然,凡初学习练时,但顺其自然气力练去,不必格外用力,练到极处,亦自成一个有体有用之英雄耳.彼自分门径,独守一支者,是自划限制,不能扩充己之知识也.夫学业之途无尽,彼之技艺,己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己之身体有亏也.己之技艺,彼不能知不能行者,是彼之身体有亏也.故志于豪杰,欲练拳术,必须先将内家拳学,无论何派,先格物致知,身体力行以致极处,嗣后再与内外二派同道之人,互相研究,各得其益.若能研究十数家技艺,将理得之于心,与己之理化合而为一,其余无论中外技艺,即使形各相别,习练相殊,其理可一见而知也.孟子云: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拳术之道亦无他,气力和顺而已矣.余所述形意拳学,年前已出版矣.乃于八卦学,未能笔之于书,每怀谦然未安.因思幼从余师李魁元先生时,先生常云天地之理,变化无穷.晤对闲谈,常提及北京有八卦拳术一门.其技之精,理之细,亦甚奥妙测.余当时存诸心中,总未得门而入.至丁亥年,因事赴京,在白西园先生处遇程廷华先生.白君与余指引相见,云先生精通八卦拳术.初见先生练时,其意与形意拳大相悬殊.时余练形意拳方三四年功夫,于彼此之劲,不能周知,心虽爱慕,又恐与自己所练之拳气力不和.后先生见余屡怀疑惑,极力开导拳中之理,余始免去疑心.方入手时,觉与形意拳术气力相背,至年余功夫,两拳之劲微觉相合.每日早习形意,晚习八卦,如是十余年,两拳之劲,始不分彼此,练习亦不分早晚,两体亦觉如一.此时始悟十年前,初与先生练时,并非两拳之劲相背,乃我身中之气力有亏也.自此以后,每遇同道之人,不分门类,互相研究,又十余年,自觉身中两拳之劲合一.又有各家同道之人,各法相助,以至用时,起落进退刚柔伸缩,无不自如,当此之时,艺贯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