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太极拳是个例外。太极拳把稳固的下盘作为实用技击的基础,另外,一个通常的道理就是脚的出击,虽然势大力沉,杀伤力大,但无论如何脚的收放自如都不如手,这就带来了脚出击后落空被捉的危险,太极拳老谱说“抬腿三分险”。正因为尽知个中奥妙,太极拳的出脚、踢脚、震脚,具有不同于其他拳术的技术规范和实用技击内涵。
一、出脚如运掌
陈式太极拳进退讲究“动必进步,进必‘套插”“‘胜在进步,不败在退步”。抬脚进退是陈式太极拳实用技击的灵魂所在。“足踏出,如前有深渊,说回即收回,至虚至灵。”“足运行极其缠绵不直,又能随手运行,不失螺丝缠劲。”“肾藏志,以足从志,亦顺着转圈”“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官骸十三目》陈鑫)这些动作规范说明了一个不为人们重视的规律,就是“出脚如运掌”,左右出脚,同样须有折叠。抬脚逆缠上步则足尖内扣,顺缠迈步则足尖外摆是其中特点之一。如陈式太极拳一路起势金刚捣碓,抬左脚逆缠趟出,与上身双手右捋形成错劲;左脚内扣即可对敌踹其膝盖,勾其脚踝,然后虚变实,实变虚发敌。单鞭、揽扎衣、斜行拗步等都是这种步法。顺缠足尖外摆,则见之于一路拳第十式“前蹚拗步”等。在谈及云手一式时,陈鑫说:“云手:二足更迭转……如右手顺转一圈,前半圈中气由腋里边向外斜缠到指,后半圈自外回来,劲自外斜缠到腋下,左手亦然。至于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内向外缠到指,回来自外向里缠至腿根,左足亦然。”在这里,足与手同样需要走缠丝劲,同样需要“力达指尖”(指:脚趾)。
这样的动作要领是从实战出发,裆走下弧,虚实转换,出脚讲究缠丝。作为根、中、梢的梢部的足尖,应随胯(根)、膝(中)而动。这一原则如同掌的运动,“足随手运,圆转如神”,这种弧形曲线的运动,可以最大地迷惑敌方,隐藏自己的攻击意图。翘起的脚尖直接可撩敌攻击之鞭腿作防守动作,内扣的脚掌弧形逆缠平面击出,可踹敌膝盖,侧蹬其胯。擦地铲出可管敌脚踝。而万一脚掌被捉,可借侧身即刻拧腰、转膝,借势将内扣之脚外摆,变足弓朝下为足弓朝上,实际是一次足部的顺缠就变成了脚腕的擒拿,使敌捉我足之手转为反关节背势,我随即可以蹬脚击敌。见陈式一路拳“前膛拗步”,这是仅见于陈式太极拳的充满智慧,最为经典的足部被捉后解脱击敌的动作。
凶悍的泰拳是以肘击、膝击为主要的技击手段而闻名于世,殊不知中国的太极拳也是最为讲究膝击、肘击的拳术。陈式太极拳讲究“劲走三节”,根、中、梢,节节均可攻击,而恰恰被人们忽视的就是膝击。抬脚必用膝,如金刚捣碓,左上撩掌,如敌逃脱,则右拳右膝同时击敌,上打咽喉下打阴,是必杀的杀招。就脚而说,就是根、中、梢的“中”——膝的一次上步抬脚。上下相随,膝部的攻击原理上基本相当于上肢的肘击。
二、踢脚如开弓
虽然陈式太极拳不提倡轻易抬高腿踢人“脚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处不浑然”(陈鑫《官骸十三目》顾留馨:浑,写作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