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在武式太极拳谱中,李亦畲写下了《撒放秘诀》。我初练太极拳之时,未能领悟其中之妙,在老师的指点下,经过长期的习练才有了肤浅的认识。
李亦畲《撒放密诀》云:
擎引松放
擎起彼身借彼力。(中有灵字)
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中有静字)
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擎引松放有四不能:脚手不随者不能;身法散乱者不能;一身不成一家者不能;精神不团聚者不能;欲至此境,须避此病,不然,虽终身由之,究莫明其妙矣。
我的体认是:
擎:就是将对方拿起。也就是用沾粘连随之法,走化人力,吃住对方劲根,使其单足支身,进不能,退不可,身不由己,力不能发。如果自己的劲不轻灵(此诀含有一个“灵”字),不能随上对方之劲,则不能使其处于劣势。这种灵动之劲,一半从人,一半由己,是在老师指导下经过长期反复习练得到的。
引:就是引诱对方发力。当我感觉到对方的劲根被我吃住之时,即整身蓄势,以待进击,要做到涵胸、拔背、裹裆、护肫、提顶、吊裆、松肩、沉肘等身法,此时我之气收敛入骨(此诀含有一个“敛”字,也即为吸),同时腰有向周围扩展之意,正如一气球由上而下被压之状。由于做到了这些并坐腿蓄势,对方会感到我对其逼迫力有减,必思挣扎反击。
松:就是放松。松就是为了紧,松得越好,往紧过渡时产生的爆发力就越好,这时我静静等待对方向我进击(此诀含有一个“静”字)。只有松好并做到心静才能感觉准对方劲力变化情况。
放:就是发放。对方反击的力量将发未出之际,我即对准彼之劲根,碰其劲头。放时自己必须周身一家,脚手相随,精神集中,劲力浑整(此诀含有一个“整”字,放即为呼)。如果劲不整,不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命门摧动丹田时,意气一部分下行至足跟,一部分上行于手,形成两夺分争之势。发劲不可一往无前,当如惊涛拍岸,不失其柔。
初学之时,以为碰击对方劲头为顶劲,细思之,不但不为顶劲,实为借力,因对方身处背境,不能得机得势。如我们站在墙根底下去推墙,不用多少力自己却向后跌出,此时墙是死的,不能动,而人是活的,在此情形之下,如果墙是人,能有向前的进击力量不正好合在一起而为借力吗?这也是太极拳中的打闷劲。如果对方不向我进击,我亦可发放,不过效果不如对方劲将出未发之时效果好罢了。当然在做到“引”和“松”时,不能让对方进入太多,如果引得对方跨了一步,重心移向我方很多,那样要碰彼劲头是不行的,不但放不出对方,反而自己有可能向后跌出的。
以上四字衔接在一起,瞬间完成。要想做好就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练好基本功,不可操之过急,经过长期习练,用心揣摩,做好各种身法,并能做到周身一家,脚手相随,意气力相合。这是本人的肤浅认识,如有不妥,愿与同道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