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清代乾隆年间(约1750年),河南陈家沟陈品三家藏秘传心意六合拳《三三拳谱·十大要序》中记载:“拳之类不同,其端不知创自何人,唯枪法出于山西龙凤(峰)姬先生。先生明末清初人也,精枪法,人呼为神……余从学郑氏,得姬氏传,虽未臻佳境,而稍得其详。分为十则,以诲弟子,不敢云能接姬氏薪传也。”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新安长理沟进士王自诚撰《拳论质疑序》中记载:“拳之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合拳来自山西姬龙凤(峰)……姬师精枪法,人皆以为神,而先师犹有虑焉,以为若身处乱世,出可操兵执枪自卫,若太平之日,刀兵鞘伏,倘遇不测得何以御之?于是将枪法改为拳法,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名其拳为六合,约其要为前六势、后六势……予幸得于郑老师,以接姬氏之真传。”
山西祁县体委珍藏墨本《姬际可自述》中记载:“(姬龙峰访道于终南山,得岳武穆王《心意六合拳谱》,回晋后)……老朽感焉,悉心研习精义,十易寒暑,会其理于一本,通其形于万殊,以六合为法,五行十形为拳,心之发动日意,意之所向为拳,名日心意六合拳……以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阴阳之母,四象之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气机……”
从资料记载分析,现代流传的心意六合拳,乃姬龙峰在研习岳飞《心意六合拳谱》基础上,加之终南山真仙高道暗中加持与点化而创。因其拳理功法来自于道教,故称内家拳。
远远早于老子《道德经》道家的第一部著作《黄帝阴符经》中写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之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这里的“盗”,即逆取也,反夺之意。“宜”,平衡也,协调之意。《黄帝阴符经》中这段话的意思,即天生天杀,性命生死之道,乃阴阳消长,四象之根的顺行自然之道。刑杀之机,天地从万物中反夺,万物从人中反夺,人从万物中反夺。三者相互反夺,配合平衡,才合乎生杀性命之道,夺取天地阴阳造化之理,扭转乾坤之气机。
不言而喻,姬龙峰所创心意六合拳的拳理功法及理论依据,完全取之于道家道教的丹道功。
关于《心意六合拳》又称作《守洞尘技》,一说传自山西戴氏二宫家,一说来自河南马学礼处。
《守洞尘技》(作为拳谱)记载着:“太极者,心猿生,拳势作,动静有,虚实式,刚柔分,起落架,生两仪。两仪者,熊鹰志,法为奉,阴阳合,心意源。”在其《八要》中又写道:“心要定,神要宁,神宁后,心必安;心安后,必清静;清静后,必无物;无物后,必行气;行气后,必绝象;绝象后,必觉明;觉明后,才神通;神通后,万物归。”
稍有“道学”“丹道学”知识的人,一看便知,这个“阴阳两仪”及“八要”之道,来自于《太上老君说常清静妙经》。《妙经》中说:“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观空亦空,湛然常寂,寂无其寂,欲安能生。欲既不生,心自静矣。心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