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心论说世间有之,不论是客观事物的时空表说,还是主观逻辑归纳事理,都必须先定中心而后分别表述。研究太极文化照样如此。
太极拳中心学说表现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气质的中心学说
太极拳要求“以心行气,务令沉着”“练拳重在心意”。“心”即意也。同时,强调沉着,意是练太极拳的总纲。太极拳的用意有它的独特风格。它的风格与人体气质有关。气质可分为阳刚气质和阴柔气质两类。阳刚气质者练太极拳表现为:刚傲,技击时常违背“后发制人”的原则,性急爱先发制人;练拳时快而刚,善攻不易守,用拙力不善用巧劲,急于求成。阴柔气质者,练拳技击优柔寡断,行动迟缓,胆小慎微,善守而不爱主动进攻,有机而常丢失,终被人所制。这两种或偏刚或偏柔的气质应当在练拳推手中磨炼自己。要经过调和折中练意,使意念有个正确的导向,逐渐求达刚柔互运,虚实渗透,明打发劲,暗走柔化。久练愈精,无端绪可寻,无迹象可指,这才是太极拳精神所在。
二、人体客观性中心学说
人体生理结构是客观存在的,无论研究人体哪个部位,都应当用“一分为二”的原则分析。分析时须先定好中心,然后才能说明人体的左与右,上与下,前与后等部位。左右而言,以人体前面上自百会,路经鼻尖、脐部,下垂至会阴穴,为前中线。人体身背后与之对应的线为后中线。人体的两个侧中线是:上由百会,路经肩头、胯侧,下至足心涌泉穴。上下而言,以人体脐部与命门的圆周线为中界,或指两胯根为界。人体的四肢路线为:以肘、膝关节为界。学拳者必须知中,守中,取中,时时不离中,技击方能取胜。
三、太极拳运动中的中心论
依据人体的客观中心,要求运动中四肢活动范围一般左手看管住左半个身体,右手看管右半个身体,要守中不离中,上对鼻尖,下守档中;侧旁进击,应当手脚两尖相照;上面范围要看护与眉齐,下面范围要看护与膝齐。上肢有机组合在于胯裆。拳论曰:“主宰于腰。”这是强调腰部运动功能。这是中心所在,也是重心所在。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有规律地运行,躯干要求中正,不散漫,不歪斜,中正与否是衡量身法好坏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技击水平的必由之路。
对动作造型要求,在画圆缠丝的基础上,应当“身备五弓”。五弓之意是躯干和四肢共有五张弓。“弓”是箭的动力。以弓作比喻形象逼真。五弓姿势要求:既不能挺直,又不能过于弯曲,挺直做势,气尽无源,僵滞不活,没有回旋余地,易被对方擒拿。弯曲做势,血气不通,肢节不灵,技击无效,常被人捆绑控制。做势时,要有适当的弧度,取常人的直与曲折中而已,这样使内劲畅通而有余。
对肩关节的要求是既能松活运转,又能沉稳方向,与身体连接为整体,发力劲整。两者应当辩证求达。切记:要注意沉肩与耸肩,松肩与锁肩的比较折中求达。要在意导下,将肩关节与肌肉有机结合而用之。
人体胸部要求为“含胸拔背”。含胸拔背与挺胸是相对而言。两者练习都不能绝对化。因此,练太极拳,该合则合,该开则开。胸与背的肌肉应在开合中得到锻炼。
肘部的运转要求为肘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