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古典拳论曰:“虚虚实实神会中,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在众多演练太极拳的人中,在组织竞赛的个人与集体的太极拳演练中,不难看到许多虚实不明、双重并在的问题。根据自己练拳的实践体会和学习古典拳论的道理,仅谈一下太极拳架中的虚实双重问题。
一动无有不动,周身协调,一气呵成。这是演练太极拳(如88式、吴式108式、杨式85式等)的基本要求。看到练拳中有的有过而不及,出现僵滞现象,在集体参赛项目时,为了求得整齐,就在定式处,停着等待,则为双重,集体项目要求整齐是对的,但不能停下来等待,只能以速度的快慢进行调节。举着一只手(即一个掌)等待,十分难看,也很难受。有的单个练拳时打到白鹤亮翅就停住了,让人看我的是白鹤亮翅,打到搂膝拗步就停住,看我这是搂膝拗步,等等。这就是双重病的表现。这如何体现一动无有不动呢?打一套拳时,不能受名称的控制和限制,走架要连绵不断。再一个意思就是走架时一个名称接下一个名称,运作灵活,不僵不滞。走架时要撑圆,屈肘屈腿不要小于90‘,保持大于90‘。肘屈深了(小于90’)易受制,无力不易反弹;腿屈深了,跟不上来,失去灵活变动等等。个别特殊动作,如下势时,一腿屈膝一腿仆地,就是要在刹那间滚圈碾转过渡到另一个动作,必须认真做好做准。整套演练过程,动作不要僵硬,保持灵活运用。譬如,马步两脚相距过宽,下蹲过低,失掉弹性而影响动作灵活性,即应叫“双重”。弓步时如果两脚前后相距过长,屈腿膝盖超过足尖,失掉弹性劲而发滞,也不符合太极拳的要求,这就是半重偏重,滞而不正的毛病,亦可称为“双重”。
太极拳运动也讲静,一动无处不在运动,同时也有相对的静止状态。譬如,退步时支撑脚较相对的移动脚就静。静强调从容不迫地专心练拳,精神不是松懈,而是专心练习,使动作保持稳慢柔和,姿势正确不呆板,呼吸自然舒畅。
身体各个部位的虚实,按位置来说是固定的,按时间来说是短暂的,随着拳术姿势的变化而变化。要虚实灵变,动作自如,就要进一步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保持肌肉的张弛伸缩而有弹性。因而,在平时走架时,要注意做到下列几点。
(1)在每一个动作中,首先分清下肢虚实。在变换虚实中,经常把体重放在一腿上,这也是逐渐增强下肢力量的一个好方法。
(2)步不可过远、过大,如果两脚距离过远,则换步不灵。虚实不易变化。
(3)身体中心不偏,学会用意不用力,一是落地踏稳再迈另一步,做到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4)在体力和时间允许时,为练推手,可细心地进一步体会动作虚实变化及其作用。
责任编辑 龚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