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1999年,是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鑫公诞辰151周年(1849—1929)。陈鑫公,是近五百年来,第一位全面总结、系统阐发陈氏世代积累的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杰出理论家。他的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是中国自有太极拳以来的第一部最完整、最辉煌的经典之作,至今仍闪耀着夺人的光彩。它对今天普及和发展太极拳,尤其在理论方面仍有极高的价值。
陈鑫公曾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善学者,必以理为当。”他还告诫那些不重视拳理学习的人“不流于狂妄,即涉于偏奇”。这些话都非常中肯。我国传统文化各方面的先贤,都极其重视理论的研究及其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明·冯梦龙讲:“一时之强弱在力,千古之胜负在理。”
但是,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在整个太极拳事业的发展中,至今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人民日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我国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工作正面临挑战。我国对于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却一直发展缓慢,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对于太极拳的力学分析、健身价值、生理机制等方面,缺乏科学的定性、定量研究,在理论和研究手段上,远远落后于日本等国。”这些话非常切合实际。日本拳师松田隆智曾问我国的某位太极拳师,单鞭定式,后脚里扣多少度为宜,陈发科先生扣45度,陈照奎先生扣60度?可见日本理论研究的细致程度。
我们太极拳界的同志们,面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及研究,使太极拳的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新的飞跃!
如何在刻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对拳理的研究,我个人有二点极不成熟的体会和看法。
一、从把握中国传统哲理入手,弄清太极拳的理论依据。
通览《太极拳图说》,从中可以看出,太极拳的创编,有四大理论支柱:一是易经的太极阴阳学说;二是道家的养生术;三是中医的经络学说;四是传统的兵学,如《孙子兵法》,戚继光《纪效新书》等等。只有弄懂这些古典理论依据,我们才会明白太极拳创编者的思维方式和拳理依据。
在四大理论支柱之中,陈鑫又是以易学为总的指导思想,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太极拳总的思维纲领。因为,中国的易经,是群经之首,历来,哲学总是各门学科的统帅,在中国的各门传统文化中,几乎都有一个“易魂体系”。名之曰“太极拳”的这个拳种,更不例外。易学的太极阴阳学说,是打开太极拳大门的一把钥匙。
一部易经,八八六十四卦,几乎都是讲阴阳搭配的关系。凡是阴阳搭配比较合理的卦,阴阳相互交感的卦(不论母卦与子卦,内卦与外卦,以及六爻之间),大多是吉卦;相反,则多是凶卦。太极拳,也是如此,凡是拳架、动作,乃至推手、交手之中,能合理地运用种种阴阳变化规律,使之阴阳搭配合理,打着顺遂,看着舒服的,拳也就漂亮。推手、交手,自己善于阴阳搭配,而使敌人阴阳离决,就容易得势而取胜。
练拳之中,必须切实贯彻下列阴阳变化的几种规律(或叫易学的几种思维方式)。
1、阴阳对应性。阴阳对称,对应,从中可以悟到“逢左必右”、“逢上必下、逢前必后”“左发右塌”的规律。例如左右金鸡独立,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