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山西 张宝银
在各种太极拳名家大著中,大都附录有王宗岳《太极拳论》。在所附录的王宗岳《太极拳论》中,对于“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一句,大都持如是说。仅杨式太极拳名家陈龙骧先生、李敏娣女士伉俪编著的《杨氏太极拳法精解》大著中,为“本是舍己从人,多悟舍近求远”。对此,笔者感到是正确的。在太极拳修持练功中,大多学者都片面地按照“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去练去修,去追求“轻灵虚无”的神奇功夫。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结果导致“数年纯功”,非但没有找到“轻灵”功夫,反而“为人所制”。
那么,“多误舍近求远”,何以为错?“多悟舍近求远”,何以为对?笔者不佞,依据体得,对此“辨析寻真”如下:
太极拳是“动静之机,阴阳之母”。因此,太极拳研究的就是“动静阴阳变化”之理,追求的是“动静阴阳和谐”之道。太极拳的本源是,“太极者,无极而生”。是否可以这样说,“无极”是“太极”的“母亲”,“太极”的“动静阴阳”均从“无极而来”。“无极”者何也?“一无所有,无中生有,应有尽有,无所不有,有中有无,一无所有”之谓。太极拳最终追求的是回归“一无所有,无所不有”的“无极”态势,而并非其它。太极拳到底应当如何练?一字以蔽之,日“摸”——以王宗岳《太极拳论》为指南,在走架行功中“摸”其“理”,在推手练功中“摸”其“法”。凡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打”,其意“刚阳”过盛;凡将太极拳演练称之为“练”,其意过于“轻浮”。
先说“舍己”。“舍”自己哪里呢?无疑是“舍弃”自己与对方力的接触部分与接触点。这里的接触部分和接触点,即为“近”。故“舍己”要“舍近”。
再说“从人”。“从人”者,“跟从、跟随”之谓也。“跟从、跟随”对方何处呢?“近”处已“舍”,不可“跟从”。故“跟从”、“从人”,必须从对方远处求之,这即是“求远”。因此,“舍己从人”,就是“舍近求远”。
依据王宗岳《太极拳论》,现逐次辨析如下: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柔”,是“走”,是“舍己”,是“舍近”。“我顺人背谓之粘”。我“顺”,“粘”之。“粘”是“从人”,“近”处已“舍”,“粘”须“远求”。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杏”。“左虚”为“舍己”,“舍近”。“左虚”以后应当如何呢?必须“右去”。此即拳论中“有左即有右”,“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去”为“从人”,为“求远”。“右重则右杳”,其理相同。
“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如何使对方“进之”?我必须“舍己”、‘‘舍近”顺从他。如何使对方“愈长”?我必须“从人”、“求远”帮助他。“退之则愈促”,其理相同。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舍己”“舍近”与“从人”“求远”同时同步,“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自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单纯“舍己”“舍近”,而不“从人”“求远”,势必“偏沉”。“偏沉”为病,随风倒之,任人摆布。若根本不会“舍己”“舍近”,“从人”“求远”则无从谈起,其必然是两力相遇,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