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成都柳有才,殷光远
一、做到“神聚、心静、意专、体松”。传统太极拳都十分重视这种意的锻炼,仅仅是锻炼方法方式彼此有所不同而已。太极拳要求意识集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在练拳之前做好准备活动,要有“动中求静”的思想准备,然后通过预备式站立片刻,调匀呼吸,集中精神,达到心平气和,神凝意专。
2、练拳时要特别注意“先在心,后在身”,用意支配动作,精神要提得起,头要向上顶起,两眼以平视前方为原则。同时做到“眼随手转,手眼相随”,注意力倾注到动作中去。在神凝、气顺、身稳的情况下,达到“处动若静”的境界。
二、口腹闭气。在太极拳的个别流派中,有主张采用逆呼吸或配合提肛闭气的,也有主张“口呼鼻吸”纯自然式的。传统太极拳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我国古代导引吐纳的基本理论。而导引吐纳术强调“以顺呼自然为贵”。这时只须稍加关注,遵循蓄吸发呼,合吸开呼,虚吸实呼,升吸降呼,退吸进呼等基本规律,自然能顺利做到相互结合。
三、放松。太极拳是柔性拳术。因此,曾有“沾绵拳”、“化拳”等别名。它的技击特点是“以柔克刚”见长。要做到“用意而不用力”,即松开全身,以意运臂,以眼领手,以气贯指。而“意在精神”,既不在气,也不在力。这样练习日久,自能达到“意之所至,气即至焉”。也即拳谚所云“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自到”。太极拳动作如环无端,运用的都是圆活之劲。即所谓“太极劲”。在“换劲”的过程中,务须由松入柔,渐至刚柔相济。“先在心,后在身”,以意贯于这个部位,意到劲到,意之所注处,就有所感觉。做到“运动如抽丝”,全身关节节节松沉,做到“松静”而轻灵圆活是先决条件,肢体充分放松是关键。
四、立身中正。传统太极拳,尤其杨式太极拳,是最讲究“立身中正”的。因为,这是人体运动时使下盘稳固的基本条件之一。《太极拳论》云:“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平,天平。诸如《四平诀》中说:“心平则气正,顶平则头正肩平则身正,腿平则劲正。”为什么打拳一定要求“立身中正”,而不能歪斜摇摆呢?这是因为拳术必须符合人体运动力学、物理学及拳学原理所决定的。
五、肘的运用。肘,分直肘与曲肘。而直与曲是相对的。打太极拳有“松肩垂肘”的基本要求,或称为“松肩沉肘”,“沉肩曲肘”,“沉肩坠肘”。总之,是含有肩关节松沉,肘关节始终留有程度不同的屈度,并有下垂之意。即使用冲拳动作,诸如搬拦捶、指裆捶、栽捶等式,其冲拳一臂的肘关节也不可完全伸直,而必须保持微曲。这样才符合太极拳古典理论中“劲以曲蓄而有余”的原理。
肩与肘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肘不松沉,肩就必然容易耸起。然而头不顶,背不拔或腰不松,肩部也容易发僵而耸起。为此,除了有意识放松肩肘关节以外,也要注意“虚领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落胯”等基本要求,使全身关节节节松沉,不得有丝毫拙力与僵劲占据经络。这样才有利于气血通畅,内劲也能顺利达于肢梢,全身轻灵,蓄劲充分。所有这些,在运动心理学、生理学和运动力学等原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