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河北 马原年
王宗岳在其所著的《太极拳论》中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的观点。王对这句话的解释就是以小力可以胜大力,弱可以胜强。但其原理是什么,《拳论》并无解释。后人对此作了不少见仁见智的研究和探讨。其中一种意见,认为是“杠杆原理”。诸如《八法秘诀》就提出:“采劲意何在,如权之引衡,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牵动只四两,千斤亦可平。若问理何在,杠杆之作用。”明确提出了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是“杠杆作用”。其中,“衡”,就是衡器,或叫秤。秤的确是“杠杆原理”,也能说明“四两拨千斤”。但我认为,这个原理却不适用于太极拳。
一、“四两拨千斤”并非杠杆原理
所谓“杠杆”,就是一个能围绕固定点作为轴来转动的杆。杆转动时,作轴的一点叫支点,加力的一点叫动力点,产生力的一点叫阻力点。改变三点两段距离的比率,可以改变力的大小。支点至阻力点的长度叫阻力臂,力点到支点的长度叫动力臂。支点在中间的如撬棍、秤,阻力点在中间的如铡刀,动力点在中间的如镊子,等等。太极拳交手(推手或技击)时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应当是两人的臂长,阻力和动力应当是各人的力量。
做个比较:
1、杠杆原理中的杠杆,就是一个棍子,中间不能弯曲,也不能断裂。而两人的手臂中间是断开的。也就是说,两人交手时不存在杠杆原理中的杠杆。没有杠杆,何来杠杆原理。
2、杠杆中的动力臂和阻力臂是一变俱变的,而且转动的角度是大小相同的。而两人交手时不一定是一动俱动。即便动,所动的角度也不一定相同。
3、杠杆原理中要想改变力(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方法就是改变杠杆三点两段的距离。使用杠杆可以通过移动支点、动力点和阻力点来调整动力与阻力大小,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两人交手,中间是断开的,三点在何处是随时移动的,无法确定,加之两人手臂的长度是不变的,所以其比率是不变的。因此,不可能像杠杆那样,通过改变比率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总之,杠杆原理,不适用于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
二、“引进落空”是“四两拨千斤”的根源
太极拳可以四两拨千斤,要探寻其原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太极拳中“四两拨千斤”的含义。《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中说:“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也就是说,“四两拨千斤”就是“引进落空”,两者的含义是相同的。这与杠杆原理中的“四两拨千斤”概念是截然不同的。
那么,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的原理是什么呢?那就是“顺势借力”,“顺人之势,借人之力”。这一观点,在许多拳谱中都有表述。
《太极拳表解》中说:“劲之动作俱作圈(圆)形,一圈之中含有无限粘走,不外一个顺字,我顺彼背,故有‘四两拨千斤’之句。”
《八字法诀》有云:“妙在全凭能借力,引进落空奥无边。”前边已经说了,“引进落空”就是“四两拨千斤”。也就是说,能“借力”,就能“四两拨千斤”。
《打手歌》中有“搠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