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佛山咏春拳作为南派传统武术的著名拳种之一,具有招式多变、运用灵活、出拳弹动、短桥窄马、擅发寸劲等特点。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三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藕手。
藕手是咏春拳特有的双人攻防对抗训练,由两人面对面互搭双手,以咏春拳的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撞挂漏等手法互为攻防。熟练有成者可以双双用布条蒙住双眼,在八仙桌上黐手攻防,把对手打落下桌为胜,称为“蒙眼黐手”。所以咏春藕手要求练习者的双手练就极好的知觉。
我跟招源、陆柏衡、谢国钲三位佛山的师傅学习咏春拳多年,已将“蒙眼黐手”运用自如,与武林界的朋友曾多次友好切磋,让对方深感咏春拳在近身搏击中有显著的功效。但在各场切磋过程中心有所动,总感觉传统的佛山咏春拳也有不足之处,但又苦于找不出突破点。在取得2000年的首届佛山、广州、香港、澳门四地咏春藕手擂台邀请赛85公斤级冠军后,我开始思考咏春拳技击方法的一些创新探索。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和来自陈家沟的张师傅来了一场咏春与太极的比试。就因这场比试我俩成为好友,也互相传授自家拳术,从而促使我将两家拳术糅合于一起。
经过对咏春拳和太极拳技击方法的大量比较试验,我认为咏春拳与太极拳在技击招式上的取长补短、相互糅合非常可行,而且大有裨益。
首先,咏春拳和太极拳(尤其是陈式太极拳)在练习关系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太极拳拳架为体,散手为用,面推手介于其间。而咏春拳套路为体,散打为用,藕手介于其间,其次在身法上,太极拳有掤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而咏春拳的身法则有耕拦摊膀、推托拉按、缠撞挂漏,曲手留中、甩手直冲、以桥占桥等,其实技击含义是非常相似的。在手法上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咏春拳最有特点的摊伏手,摊手—出则似太极的顺缠,伏手—收则似太极的逆缠。咏春拳有螺旋劲,太极拳有缠丝劲。从心法上讲,咏春拳的连消带打、以快打快与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后发先至简直同出一辙。实际上,中华传统武术的拳理很多都是相通的。
正因为咏春拳和太极拳这一南一北著名的拳种有许多相通的拳理,使两种拳术在实战中的糅合有了先天良好的基础。咏春拳在搏击时凭手臂皮肤知觉黏住对方的手,用耕、拦、膀、摊伏手等手法去击打对方。但有时两者在博击中又会出现搂打缠绕在一起的时候,这时陈式太极的快摔又起很大的作用,运用螺旋劲将对方摔倒,摔打过程中不能用蛮力。在咏春拳和太极拳的糅合实践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取咏春拳的短线消打,结合太极拳的缠丝弹抖,先曲中求直,以短桥窄马催动寸劲化解对方进攻,进而以太极拳的旋腰缠丝,由直转曲,以采拿或肘靠将其摔打重创,以佛山咏春拳的知觉、技击手法和陈式太极拳的快摔结合。两家拳种所发出的功劲基本相同,不同的地方只是咏春拳许多手法向内旋直线打出,兼走细内圈,陈式太极拳出拳向外旋而且带有缠丝劲,所走的是外大圈,正因如此,两家拳术在技浅谈甫北武术的相互借鉴击中正好互补不足。如此结合,快上加快,屡有奇效!
举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