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中华武术》2005年第1期《名家信箱》栏中刊登了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答新疆乌鲁木齐市李岐山的来信,称:“现在的杨式太极拳套路,都是杨澄甫先生最后定型传授的,也就是杨式太极拳大架。当年,杨澄甫先生在教拳的时候,传授了许多外姓弟子,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外传’。由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设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所以,我认为杨式太极拳不存在‘内传’和:外传’之说。”
对于崔先生在“回答”中关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的说法,我认为与历史事实不符,故提出来与崔仲三先生商榷。
其一,关于“杨澄甫的子女”一说不对,因为杨澄甫宗师有四子,无女。
其二,关于“当时杨澄甫的子女年龄太小”一说不对。杨澄甫宗师生于1883年,卒于1936年。当年,长子杨振铭,字守中(910~1985),26岁;次子杨振基(1921~ ),15岁;三子杨振铎(192~ ),10岁;四子杨振国(1928~ ),8岁。笼统地说“由于当时杨澄甫先生的子女年龄太小”,显然与事实不符。
其三,以杨澄甫宗师的“子女年龄太小”为根据,从而断言其子“还没有从杨澄甫先生那里得到传授”与事实不符。如上所说,杨澄甫宗师健在时,长子杨振铭已26岁,不能说“太小”,即使是次子杨振基(当时15岁)、杨振铎(当时10岁).就学习家传太极功夫来讲,年龄都不能说“太小”了。因为昔日武术家给后代传艺,一般都是从小开始。据崔先生自己讲,他爷爷崔毅士先生是1953年末、1954年初开始带他练太极拳的。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孩,“但是那个时候确实为我现在打下了一个特别好的基础”,“我觉得小孩学太极拳是很有好处的”(余功保:《随曲就伸——中国太极拳名家对话录》第170~171页。《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3月版)。
众所周知,崔毅士先生是杨澄甫宗师的高足,作为弟子的崔毅士先生懂得从小传功给子孙。事实上,杨澄甫宗师健在时,长子杨守中已是他的左膀右臂,杨澄甫生前教授学生,一般先由杨守中作示范,后由他纠正动作,杨守中长期随父教拳,已得父亲真传,成了杨家太极拳的代表人物(严翰秀:《扬振基的传奇生涯》。《武林》1991年第3期)。
杨守中的三个弟弟都是从五六岁就开始学拳。1932年杨澄甫宗师南下广州教拳。“父亲规定振基兄弟每晚练拳三遍以上,不愿练也得练。练不得了电要练,练不好继续练,不练够遍数不能睡觉,不能上学,练拳是主要的,不上学可以,不练拳不行,生活就是练拳”。
“杨澄甫教他们时,一招一式非常严格,有点不对都不放过。常常一面看一面说……
“1936年杨澄甫去世,不久抗战爆发。迫于生计,母亲决定把杨守中留在广州教拳,她带着杨振基兄弟三个和杨守中的一个女儿回老家永年县。母亲对他们说:‘你们要坚持练拳,杨家祖业不能丢……。’他们兄弟三人除了上学外就闭门在家练拳,从不间断”(引文出处同上)。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