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太极拳的内外相合的功夫,求之不易。它是太极上层功夫。练太极拳跨越了基础阶段、正架阶段、以外引内阶段、配合呼吸阶段、由内导外形阶段,才能进入内外相合阶段。内外相合是练太极拳追求的重要目标。只有内劲导外形,外形合内劲,才称得上内外合一,才能称为太极拳。
练太极拳者求内外相合,要先知内与外所指之理。然后,勤奋实践,方能求达。太极拳的内与外所指,应辩证理解。整体而言,指动作的屈伸,进退俯仰,起落等。所谓内指的是意导呼吸,促进内脏运动,特别是丹田的鼓荡,输送血气潜转送达四梢。局部的内与外,以皮肤为界。皮肤为表,内有肉、筋、骨、气、血。
拳论日:“外如处女,内如金刚。”“外如棉花,内如铁。”这些理论讲的内与外,就是以皮肤为界而言内外的。
陈氏太极拳论讲的内外,演练者从头顶到足尖,内有五脏经络、筋骨,外有肌肤、皮肉、毛发、四肢、百骸。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和拳术套路的每一个外形动作,处处相联连为一体,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打之而不乱,以意行气催形变。
太极拳的内多指内气,内劲,内动。演练者由动作熟练,就应该转入研究内动和内劲内气。只有在实践中深人体会,依理练拳功夫才能更上一层。
内气和内劲是内动的表现,太极拳内动的形成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有规律的呼吸。因为呼吸可以调动气流的速度。二是以形引内。外形的划圆缠丝、升降开合是内动的导向。这两个条件是内外相合的必备条件。
内与外哪个先动,演练者应当自己明白。以外引内熟练后,就应变换求功顺序。要以内动导外形。凡动作时,应切记“里边不动,外边不发的原则。欲向何处,先将内脏器官作好动向安排。以带动外形,使内脏器官不断地做轻微的自我按摩、压挤和转动,从而使肌体内层也获得细密精确的锻炼。要不断检查验证,久练内气充满,意之所注,气即至焉。内劲混元一体,柔劲如面团,刚劲如钢鞭,蓄发吞吐,随心所欲。
怎样练习内外相合呢?首先要遵循“里边不动,外边不发”的原则。结合逆腹式呼吸,姿势应正确,先慢后快,注意动作的起止点的内外配合。然后,应分类别循序渐进求内外相合。
一、圆转缠丝内外相合
太极拳的造型特点就是圆转缠丝。圆的内外相合求达最为不易。因为外形有复杂的大圆,而内动是转小圆。圆与圆要有一个转折点与圆的连环相扣。如果导向不好,动作只是外形的圆转,环环不能相扣。求达内外同步圆转,应注意:圆的中心确定;圆转的起点、止点、转折点;圆转的顺、逆时针方向;小圈旋转的顺逆缠丝劲。这是内气与外形配合的关键。先定始点,后定方向,再定圆的大小,然后研究气流的通畅。
例如:“云手”动作,云手有动步云手与静步云手;有大云手,也有小云手。它是两手在身体两侧交替划侧立圆的拳势。要注意意导内动,分清主次,根据外形的旋转缠丝,应先注意右手划顺时针圆,左手划逆时针。再注意大圆圈中的小缠丝的顺与逆缠丝转点,配合呼吸促内气的外出与回收。配合下肢移换重心,下肢也不断缠丝,促内气导入脚底,立地生根,求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