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内外合一,形神兼备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海派心意拳的形成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隐藏右侧

海派心意拳的形成与发展带来的启示

  • 0
    关注数
  • 收藏
  • 栏目:内家拳
  •  2016-07-29
  • 薛鸿生
  • 互联网
  • 文字版
  • 原貌版

    海派武术文化是随着1843年上海开埠逐步形成的。开埠通商以后,上海由海边的一个县城跃身成为远东最大的都会城市。周边省份移民和海外移民纷纷涌入这十里洋场,此时,以霍元甲、马永贞、杨澄甫、吴鉴泉、杨鸿修、王子平、马忠卿、卢嵩高、郭文治、佟忠义等一代宗师将武术好多拳种先后移入上海,广泛传播,为形成海派武术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以卢嵩高为主流创立的海派心意六合拳(以下简称“海派心意拳”)是海派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心意六合拳的传承、移植,融入海派武术文化来展开论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剖析和思考,从而获得几点启示。

    一、心意六合拳的传承

    解读海派心意六合拳的形成与发展,绕不过对它传承的了解。

    心意六合拳主流说法是源于山西蒲州姬隆丰,明末清初三百多年下来分两脉:一脉为山西本土,该脉中一支由戴龙邦传到河北李洛能时,在十大形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形,创立为“形意拳”;另一脉为河南洛阳回族人马公学礼保持原样,以十大形为主,仍称为“心意六合拳”。由于历史、地域、民族、宗教的原因,马学礼相传的心意六合拳(简称“河南心意拳”)主要在河南回族民间传承,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又称“教门拳”。马学礼下传两支,一支为洛阳本土,传艺洛阳马兴、马三元,另一支为南阳张志诚,张志诚传至鲁山李政、李政传至张聚、张聚传至买壮图、买壮图下传多支,其中一支传到周口袁凤仪,袁凤仪又下传杨殿卿、尚学礼、卢嵩高、宋国宾。卢嵩高自幼习武,1891年拜袁凤仪为师后,学艺九年,1924年旅居上海授拳为业。

    二、海派心意六合拳的形成与发展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卢嵩高将河南心意拳从河南周口传自沪西小沙渡的英华里(现为普陀区新会路白玉坊)。当时的英华里是位于英租界回族人居多的贫民窟,汇集了三教九流,也汇聚了查拳、七势拳、洪拳、少林拳、形意拳、擒拿格斗、摔跤等各种拳派的著名拳师,卢嵩高落脚到这个拳窝子里,与其它门派的拳师们相互尊重,虽家境贫寒,却非常仗义,相互帮衬,和睦相处。在拳艺上,他与高手切磋交流,注重心意贯通,心动意随,出手敏捷,变化莫测,令对手防不慎防,强调勇、猛、短、毒、疾、狠、快、利。他深厚的功力击败过沪上许多名家高手,蜚声武林,当时有李尊贤、马义芳、王守贤、马孝凯、穆清澜等一些回族青年,他们本身就有着扎实的查拳、西凉掌的功底,且晓有名气,又如当年汉族青年解兴邦、王书文、凌汉卿等本身就有洪拳、查拳、少林拳的底子,皆因他们仰慕卢嵩高的功夫和武德,遂拜其名下,成为最早的入室弟子。还有像李尊思、孙少甫、于化龙等一批本身武术造诣就很深的青年人,尽管他们青少年时在河南周口老家拜过名师,辗转落户上海后,也都受到卢师爷的教诲和指点,因此他们和卢嵩高的弟子们在海派心意拳的形成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那个年代,为了传扬光大心意六合拳,卢师爷他择徒标准破除了“传回不传汉”的戒律,以人品为重,广植新苗,先后收纳了不少汉族弟子,这在当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