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意拳的立拳之本是站桩,桩功是根基,没有桩功做基础,就不能谈拳。王芗斋老先生曾讲“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才是生生不已之动”,大动是表象,内动是根基,意拳是没有套路的拳种,区别于其他拳。
意拳认为松紧是构成人体运动的基本矛盾,王芗斋先生晚年号矛盾老人,可见其对松紧的重视程度,拳术要素诸如力量、速度、争力、灵活、身体协调等无不受人体精神和肌肉松紧制约。所焉松紧,既是精神上的松紧,又是肌肉釣松紧。只有放松,才能充分体会人体自然力,所以,无论任何时候,站桩都以舒适得力为原则,要松多紧少。
意拳桩功,可细分两大类,一是健身桩(养生桩),在拳术中实际上是一种换劲桩。二是技击桩,在拳术训练中是一种摸劲桩。意拳健身桩,即换劲桩最为主要,它是入门关键。
换劲桩通过站桩换掉人体的一切非拳术旧力,即僵紧之力。这种力来源于日常的体力劳动或后天的局部用力习惯。经过站桩换劲使身体中一切局部力量剔除掉,为适合于拳术运动的本能打基础,这种方法,意拳名家张树新老一叫它为“減力”训练法。若从养生健身为技击而换劲这一角度进行修炼,可重点在凝神定意、虚灵守默上下功夫。害念要安适,假借要真实,这样可使气血、百脉、五脏六腑得调养,身体放松,浑身毛孔放大,使身体有如来回之过堂风之感,四肢百骸不期然而地成为一条挂在空中的空口袋,唯风力是应,听其自然,与大气相呼应,自然而然发挥整体和本能的作用。意念有多种,不同层次有不同的意念,如换劲时的水中静立意念;设想自身静立于舒适温度的水中,水自头部缓缓流下,经过身体每一个部位,身体随之放松,使周身层层放松,由皮入肉,由肉入骨,由骨入髓,直到内外合一,此意念可换掉人体之拙力,为进一步脱胎换骨打基础。站桩时浑身大小关节皆不可人为用力,一用力身心发紧,百骸失灵并有注血阻塞之弊,只有于抽象中求真实与具体,于平常中求根本与自然,人体的浑圆力才能形成。王老先生曾讲“形体越松,血液循环越畅,气力增长越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气血阻塞之弊”。
换劲桩从技击角度来修炼,可重点在精神、力量、骨骼和意到气到、力到上下功夫,锻炼人体的内外相合。要始终使身体保持轻松均整、虚灵挺拔、意力不断、舒适得力及人体刚柔、虚实、松紧和错综表里为用之动的感觉,神态要松和自如,蓄意要深厚雄浑,无动不机,虚灵守默而应万物。
末换过劲的人,身上无真劲可言,如同是“生米生饭”,最强也不过是“夹生饭”,在武术中可称为“生熟劲”,该劲尚未步入武学之门。王芗斋老先生在《意拳正轨》申曾专门谈到过桩法换劲,王老指出“欲求技击妙用,须以站桩换劲为根始,所谓使其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灵也。最忌身心用力,用力则气滞,气滞则意停,意停则神断,神断则受愚”,可见换劲桩的重要性。
在功法修炼上,最看不出效果的阶段就是换劲阶段,许多人感觉,在此期间,身体在外表上好像毫无逬展,对站桩没有真正认识,有的人不知道站桩的真正意义,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