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人们常说“轻柔”和“松柔”,总是把轻与松放在柔字前头,道理就在于柔是在松和轻之后练就的。所以,轻与松是致柔的手段,是为致柔服务的。柔才是练太极拳所要求的目标。
什么是柔?通过身体的伸展、回缩、弯曲、折叠、扭转、蠕动、律动……所产生的轻盈、飘逸、灵活、圆润等运动形态,称之为柔。动态的柔能表现出动态的美感,给人以柔美的享受。很多人喜欢舞蹈和柔术,是因它们有柔之美。
什么是太极拳的柔?太极拳柔除含有一般柔的特征之外,还有另外一些特点。太极拳的柔动,具有技击的攻防含义,其柔是棉里裹铁,棉里藏针,外柔内刚,全身极为轻灵、绵软,而又极为刚韧沉重,饱含弹性韧劲;其次,太极拳的柔,是在意气驱使下推动身体及四肢柔动,其规律是先意动,再内动,继而形动。即太极拳的柔动是身带肢动,四肢随身体柔动,而且是节节贯串;再者,太极拳的柔,是柔而不软,松而不懈,轻而不飘,沉而不僵……。所以,太极拳的柔与软不同,因为柔中有刚,有弹性柔韧的刚劲;太极拳的刚与硬不同,因为刚中有柔,有轻松绵缓的柔和;还有,太极拳的柔动必须符合“三合”要求,故柔的幅度也不太大。由以上几点可知,太极拳的柔具有特定的内涵,演练太极拳所表现的柔美,除了要显现轻盈美、飘逸美和圆润美之外,还应凸现太极拳特点与特征的弹性柔韧美和神韵美,太极拳才具有较好的观赏性。
练太极拳不仅要柔,而且还要“极柔”,极柔方能极坚刚,继而“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是太极拳技击的核心功法,也是“反者道之动”的哲学思想,在太极拳技击上的具体运用。与常理刚克柔,强胜弱相反,柔极、弱极就会矛盾转化,变为极刚、极强。太极拳通过练柔,把矛盾转化,变被动为主动的方法是三个:一是走化,二是粘随,三是曲蓄。柔变刚,阴变阳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用走化法,以避开对方刚劲来势的锐气,用转腰带动手臂作弧形运动,引导对方着力点离开自己的重心。接着用粘随法。粘随就是“粘连黏随“、“随屈就伸”、“舍己从人”、“不丢不顶”,完全随着对方的进退,不让对方逃离,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与此同时,连用曲蓄法蓄劲,当曲蓄到一定程度,最终由量变到质变,曲蓄劲足时便转化为“刚”了,这就是“劲以曲蓄而有余”。诚如弹簧,就是先把压簧压缩,或拉簧拉开,使弹簧紧绷,弹簧就有弹力了。这压缩和拉开就是曲蓄的过程,就是蓄劲,就是积柔成刚,然后才能弹发出去。当弹簧能量释放之后,又恢复原先的状态。可见刚柔互根、互补、相互消长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也是太极阴阳变化规律之一。上述“走化、粘随和曲蓄”三法,都是“柔”的具体表现,都是属于“阴”的一面,但都是实现战胜刚强的有效方法。可见,练太极拳要能技击,必须练柔。
纵观历史,横看世界,有多少寿星是武力技击的拳王呢?中国人说话常把“力”与“气”组合成“力气”或“气力”。事实上,气与力也是不分的。气足者力大,气少者力小,用力时耗气,省力时息气。同理,武术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