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腰要長,手要短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隐藏右侧

对传统杨式太极拳认知的几个误区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广西周英南

    一百多年来,无数杨式太极拳爱好者习练这一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和人类健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一些人由于对传统杨式太极拳拳理拳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加上受到一些非杨式太极理论的影响而存在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对正确、规范习练传统杨式太极拳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误区一:拳架的高低是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区分标志

    目前流行的传统杨式太极拳,主要是指杨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杨澄甫宗师定型和传授的杨式大架子。它以柔和缓慢、舒展大方、动作简练和形神兼备的风格特点著称于世。一些人认为,拳架分低中高三种,即低架练形,中架炼气,高架炼虚无。

    笔者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功架之高低,是习练者根据其不同情况及条件而选择或习惯性的习练形式,与练形、炼气和炼虚无没有关系。它不是区分习练阶段和功力高下的标志。传统杨式太极拳(大架子)的定型者,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说:“惟步之高低,手之疾徐,如能得有常度,则也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之有一定法则也”(《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杨式太极拳嫡系传人赵斌先师也说:“杨氏太极有高中低架之分,按各人体质灵活掌握。练拳是为了增强内劲……随着功力的增长,架子逐渐放低,一般练第一遍稍高,第二遍适当低些。总之,以中正安舒为原则”(《杨氏太极拳真传》187页)。杨式第四代传人杨振铎先师也说:“架式有高中低之分,可以按学者不同年龄、性别和体力条件,以及学者的不同要求适当调整运动量”(《弄勿氏太极拳·剑·刀》第14页)。以上论述,说的十分清楚,只要动作要领正确,架式就“不必拘其高低疾徐”,习练拳架“是为了增强内劲”,须按各人体质、年龄、性别的不同而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年轻力壮且有拳术基础者,可低架习之;年老体弱者,可高架习之,一般人宜习练中架。

    关于习练程序,杨澄甫宗师曾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意见:一、“学者尤宜先求其像,以养其气,久之自然,能得其理矣”(《太极拳体用全书》)。即形、气、理的习练程序。二、“先练顺,次练劲,后练巧”(《太极拳使用法》)。这是拳技提高上的习练程序。三、先求开展,后求紧凑。这是架式体势方面的习练程序。还有一种习练程序,即王宗岳先师《太极拳论》中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打手、技击方面的习练程序(以上内容见杨振基宗师《澄甫式太极拳》第14、15页)。

    以上程序,均与高低中功架无关。因此,架式的高低,既非功力有无之评判标准,也非习练程序和阶段的区分标志。所以,李雅轩先师说:“练拳日久,有了功夫之后,就将架子收敛一些,……主要还是练出手上的拳意来,有了灵感为第一,进一步要这种灵感练得充实起来。养这种灵感主要的练法,是在稳静上练功……”(《氏太极拳诠真》第208页)。

    误区二:弓步步宽以一拳或一脚横向距离为宜。

    一些人认为,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步宽(两脚之间的横向距离)有两种情况,一是揽雀尾式,步宽以一拳(10公分)为宜;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