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李亦畲《太极拳小序》是现存清末著录太极拳源流的历史文献之一。《太极拳小序》初稿作于同治六年丁卯(1867),后来,手订三本,分别成于光绪六年庚辰(1880)小阳月,为抄赠胞弟启轩藏本;光绪七年辛巳(1881)中秋念三日,为亦畲自存全本;辛巳中秋念六日,为节录抄赠邻居郝和存本。
一、启轩藏本与郝和存本之比较
1935年仲春,李启轩裔孙李槐荫、李棠荫公开“启轩藏本”《廉让堂太极拳谱》,其《第六章河北永年李亦畲先生著述》之一如下:五字诀附序
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我郡南关杨君,爱而往学焉。专心致志,十有余年,备极精巧。旋里后,视诸同好,母舅武禹襄见而好之,常与比较,彼不肯轻以授人,仅能得其大概。素闻豫省怀庆府赵堡镇有陈姓名清平者精于是技,逾年,母舅因公赴豫省,过而访焉。研究月余而精妙始得,神乎技矣。
予自咸丰癸丑(1853年),时年二十余,始从母舅学习此技,口授指示,不遗余力。奈予质最鲁,廿余年来,仅得皮毛。窃意其中更有精巧。兹仅以所得笔之后,名日五字诀,以识不忘所学云。清光绪六年岁次庚辰小阳月识
注:“启轩藏本”《廉让堂太极拳谱》。参见中国·永年太极拳联谊会《从古城走向世界——永年太极拳史料集成》笫125~177页。
△《廉让堂太极拳谱·五宇诀附序》
上述《五字诀附序》,比及抄赠郝和存本,则改作《太极拳小序》。序文无大异,仅将“南关杨君”改称“南关杨某”。一字之易,情节别致,存乎音韵之外。序文之末,署“光绪辛巳中秋念六日亦口氏谨识”。
二、《小序》首句改易之避讳现象
马印书从姨丈李亦畲处抄得《太极拳谱》,小序末题“丁卯端阳日亦畲李氏识”,乃李氏于1867年之初稿,首句作:
“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
“启轩藏本”《廉让堂太极拳谱》公开,马甲鼎序说:
“太极拳术,技而进乎道者也。溯自李唐,以迨明季,抱残守缺,代有传人。而集大成者,则武当张三丰真人也,故又称武当派,盖别于少林而言之。”
此拳谱还附录“赐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里人武延绪撰并书”《先王父廉泉府君行略》和《李公兄弟家传》。《行略》说:
“太极拳自武当张三峰后,虽善者代不乏人,然除山右王宗岳著有论说外,其余率皆口传,鲜有著作。”
《家传》说:
“王父府君,公所从学拳法者也。先是河南陈某善是术,得宋·张三峰之传。先王父好之,习焉而精。”
很清楚,武、李后人都认为太极拳行功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李唐而为武当张三丰继承发扬。这种认识当得之于武禹襄和李亦畲之亲口相传。可见李氏《小序》定稿抄写时修改首句,乃是把太极拳创始的历史放到张三丰以前的悠久年代去考察。
李亦畲初稿所本者,为武禹襄之兄武澄清任职舞阳县令,核查盐务之际,于北舞渡镇盐店得《太极拳谱》,其中,《十三势论》题下标注:
“先师张三丰,王宗岳存留十三势论。”
李亦畲《太极拳小序》初稿首句作:“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而手订本作:“太极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