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石家庄刘景忠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宗明义讲到“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和”。一语道明动静二字对修炼太极拳的重要意义。阴阳开合,动静相因,互依为根,阖然一气,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静与动
太极拳的静,分为内心的宁静与肢体的止静。内外俱静是真静。内心的宁静包括不贪、不色、不疑、不狂妄、不妒忌、不带有心机等;肢体上的止静就是不随意的乱动,不刻意的矫揉造作。
太极拳的动是外动内静,外形虽有招式架构之分,但是这种动是有规则有规律的,是呈圆弧曲线,缠绕、螺旋、折叠、拧裹的动,是太极拳展现于外的“形”。
太极拳的静是心灵的静,是内心深处的静,虽然心静如止水,但体内的“炁”,如潺水涓涓,行云幽旷。
太极拳的动与静是兼具的,动静皆宜的,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动如江河,静如山岳。
太极拳的静是在练体,动是在练用。心静则体松,体松则气沉,气沉丹田到会阴,到脚下涌泉,继而脚下生劲,由脚至腿至腰,节节贯穿。表现在形体上,即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松腰活胯,心静体舒。太极拳的动,有行功走架的动,有发劲时的气动身随,表现在推手上的以静制动,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动而冷脆,令对方猝不及防。
太极拳的动静,有物的动静,有与神的动静。北宋著名的学者周敦颐曾这样论述:“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动静,神也”。这种“神静”是否不动不静呢?不是的,周敦颐接着又说:“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意思是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不过是那种动静的形态是及其微小的,肉眼难以分辨是动还是静。因为物质运动发展到高级形态,其移动微乎其微,其变化的过程是缓缓渐变的,是很难察觉的。说他动,似乎是静,说他是静,似乎又在动。所以,周敦颐称它为“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取神妙莫测之意。
动静相依互为根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这是《太极拳论》中道出的太极拳的真谛。周敦颐的“太极动静说”有“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老子《道德经》中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等讲的都是宇宙万物,无不借动与静两种极性的协调合作而得以生存发展。任何事物都是必先得其静,然后得其动,相互依存互为其根。
太极的动静是宇宙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周易》中“是故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定大业”。描述的宇宙生成的过程,其中太极生两仪是宇宙生成的基点,若无基点何谈宇宙。
太极凭什么生两仪,乃至生化万物?前面已提到“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动为阳,静为阴,两仪立矣”。这说明,太极生阴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太极这个主题,即混元一气;二是必须有太极自身的动静,没有动静就没有阴阳,没有阴阳何来四象、八卦,乃至万物。我们常见的太极图,黑白分明互抱互依,自身阴阳动静,生动而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