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一點不動,三點齊動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内家拳 > 形意拳“脱枪为拳”的体用转换及其战场武术本质(下)
隐藏右侧

形意拳“脱枪为拳”的体用转换及其战场武术本质(下)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武汉大学国学院/岳涛

    (接上期)

    古战场武技以使用枪械等武器最大程度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为旨归。韧柄枪出现之后,合理运用韧柄枪,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可以改变人体内在筋骨结构,进而改变人体发力方式以及武器的使用技法。在这个技法训练与人体结构变化的关系中,以战场杀敌为旨归的技法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这是练兵的目的所在,是消灭敌人的根本。技法是“体”,一切都以这个“体”为中心。而在训练中逐渐出现人体筋骨结构的变化,以及丢掉武器之后依然存在于拳技中的巨大武力,仅仅是战场武技训练之后的“副产品”,是“用”。包括在战场上,拳法也永远是枪法的补充和辅助。在这一层关系中,拳法从士卒战场武技训练中脱胎而出,是为“出体入用”——“脱枪为拳”。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脱枪为拳”的拳法衍生逻辑来看,以三体式为主要步形、以“钻裹践”为主要技法的早期形意拳(心意拳),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从战场步卒训练中脱胎出来的“武技”产物,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一个训练步卒的手法。至此,回头来看《六合拳序》“脱枪为拳”的记载:“当武穆童子时,受业于名师,精通枪法,脱枪为拳,自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古来未有之技也。”可谓源流分明,体用清晰,毫无不合该拳特征之处,岂虚语哉!

    “反用为体”:形意拳训练技法中的大杆子(大枪)训练

    作为脱胎于战场武技的形意拳,它除了在名称(如心意把)、桩法(如三才桩)、步法(如只进不退)、手法(如钻裹践)上还保留有战场武技的特色外,就在连辅助功力器械上,也还依然保留着“枪”的形式,或者没有枪头的“枪把”,也就是大杆子。这是其战场武技本质方面的体现,或者说,形意拳系是至今依然保持古代阵战武技特征的“活化石”。

    然而,既然已经“脱枪为拳”,就意味着武技训练的目的和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对于流传后世的形意拳等武技而言,学习训练不再是以上战场阵战为直接目的,那么如何有效迅速实现人体筋骨结构以及发劲方式的变化就成为根本目的。如此一来,曾经处于“用”的地位的拳法,现在则“反客为主”成为“体”,成为拳法追求的核心,而曾经处于“体”的枪术技法,反而沦为其次,成为辅助拳术功夫训练的“用”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以大杆子作为辅助训练器械至今不失为形意拳等内家拳法提高功力的有效手段。这一点依然取决于大杆子作为韧柄器材的特性。不论是持杆做定步桩法,还是持杆模拟攻击,初习练者都必然要经历从“舍己从杆”的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持杆子的稳定,人体必须不自觉地调动整合之力来承受因为力矩过短而形成的巨大阻力,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关节、韧带逐渐被被动拉伸。当人体吃力不稳定时候,大杆子因弹性而产生抖动,传导至人体骨骼关节,亦会因震动而产生相应的伸筋拔骨的作用,这种独特作用是以主动拉伸筋骨为特征的空手站桩所不具备的。当人体的筋骨结构的变化到达一定程度时,人亦可“反客为主”,以统合之力轻松驾驭大杆子,达到“人枪(杆)合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