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世间万物,均是以既对立又统一的形式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根源于事物自身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一切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既相互同一又相互斗争,使双方力量处在此消彼长的不断变化之中。一旦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起了根本的变化,双方力量地位便发生相互转化,于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作为我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的戳脚,也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并运用了这一哲学思想。戳脚拳术的每一个招势都体现了对立统一思想,使两个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它把攻与防、进与退、虚与实、上与下、刚与柔、伸与缩、动与静等相互对立的要素巧妙的结合起来,并且运用得灵活自如、出神入化,使人的技击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戳脚拳术并不是把两个相对立的要素等同看待,而是在两者之间选择至关重要的、最有利于克敌制胜的一种,使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得最佳的技击效果。可见戳脚不但自觉地运用了两点论,同时还坚持了重点论,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当属它的核心要义――手为先锋,脚为主帅。
一、戳脚为何以此为核心要义
我们知道,武术运动离不开手与脚。手臂居于人体的上部,有肩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三大关节,屈伸灵活自如,手形、手法变化较多,且出手时无须考虑身体平衡问题;但手法击打距离有限,攻击不到较远的地方,其次,手法的力量也是有限的,再者就是出手容易被对方觉察。
再来看一下脚(腿)。(1)腿居于人体的下部,是人体的支柱,每天对身体承负着支撑、行走、奔跑、跳跃的重任,大腿骨是人体最粗大、最长的骨骼,下肢肌群也是人体最发达的肌群,腿和臂相比力量要大得多,故腿法有攻击力大的特点:(2)腿约占人体全长的二分之一,比臂长,故腿法有攻击距离远的特点;(3)腿居于人体的下部,发腿时很难觉察到,腿法又有进攻隐蔽的特点;(4)高可踢面,低可挫踝,前踢后撩,上蹬下铲,亦可倒地、亦可腾空发腿,贴身近战还有膝法,可谓进攻立体化,脚踢八方;(5)腿的攻守方法也很多,攻可用弹、踢、蹬、踹、撩、摆、勾等,防可用圈、截等,可谓攻防兼备,但腿法灵活性差,对柔韧性的要求较高,且发腿时易使身体失去平衡。
对手法与腿法加以比较可以看出:手法的不足是先天性的,比如手臂的长度,不论平时怎么练习,手臂骨也不可能像大腿骨那么长、那么粗;而腿法上的不足在平时的苦练中能得以弥补,如加强腿部柔韧性、力度、灵活性的练习,就可以使腿像手一样灵活自如、快发疾收了。
手法与腿法是同处于人体上的一对对立要素,在实战技击中单靠手法或只凭腿法是很难起到克敌制胜作用的,只有把它们统一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手法与腿法的优势,使其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手法与腿(脚)法的组合,其结果远远超过单纯使用手法或腿法的威力,因为这并不是一加一的简单组合,其组合的结果一定大于二。
那么手法与腿法这一对要素以怎样的关系存在呢?必须在手法与腿法之中选出一个作为重点来练习,在武术门派林立的当时,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