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综合 图书 期刊 名家 图片 视频 养生 导航 专题
我的收藏
联系站长
切换繁体
谚语推荐: 上虚下实中间灵
>功夫频道>中国功夫 > 外家拳 > 红拳练拳五忌
隐藏右侧

红拳练拳五忌

  • 0
    关注数
  • 收藏
  • 文字版
  • 原貌版

    黄淮学院体育系肖亚康

    一、忌努气用刚

    用努气盛者则动作过刚,刚则力量易折而不深沉,且刚易生逆满之气,逆气而力不顺达。

    从武术哲学思想和红拳拳理思路上看,柔弱更有利于万物生存和技法功效的实施。老子就说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能够在天下极坚硬的东西里穿行无阻;空虚无形之物,能够进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凡是柔弱的,却能充满生机,柔弱的可以适应变化而变得壮大起来,而强大的事物则往往丧失了生机而逐步死亡。老子相信“柔弱”能够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四十三章),“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第七十八章)。老子以水比喻柔弱的特性,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软脆弱的了,然而却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够真正比得上它攻坚的能力,水能顺势而下,处于下趋居卑却能容纳万物,体现了不与物争,随曲就圆,看似柔弱却依旧能滴穿巨石、无坚不摧。练拳技击对抗也是这样,别人刚强,你比他还要刚强,以硬碰硬,结果多半是两败俱伤。

    红拳以柔练为主,柔中寓刚,对于刚力的应对使用要求“刚在他力前”,是趁对手尚未发力使招、相对柔弱之时的先发制人,这就是刚可胜柔;而红拳多以“柔乘他力后”的发劲,就是以柔化解避实击虚,抓住对手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机,后发先至,这是以柔胜刚,这和俞大猷的《剑经》中关于刚柔运用是一致的。

    红拳的柔化刚很巧妙,采用滚化的圆变,红拳十六字诀第一即是“撑补(斩)为母”。“撑”和“补”的关系就是防和攻的意识。撑为防,补为攻,作为根本,“补”是技击变化之宗。撑中有补,补中有撑,撑不能硬碰直撑,而是滚化的圆变的“柔”法之妙,柔是为化,红拳不仅讲求化劲,更重“化身”的方法,这就是红拳十六字诀的“化身为奇”,自身不能化,既不能进膛制敌,更不能避敌取胜。化身强调身是一条线,化劲活肩步,身体进退与劲力化变结合,侧变肩活步为先,突现了变化的一个“奇”字。例如红拳“抹手贴金”一势,就是以双穿掌与敌搭手,配合身体侧身挤进上步而滚臂膀柔化沉劲下抹格挡,跟随换步挤进上步再以左前臂屈臂下压撑防,快速右拳或掌补攻敌面。红拳技法讲求侧身进退闪避,用柔化法使敌刚劲走空,同时进行还击。这样的拳理思路在《拳经·捷要篇》中有“而其柔也,知当斜闪”一句进行了经典概括和总结。

    二、忌笨拙使力

    笨拙必然导致动作僵硬,使四肢百骸血液不畅,不能施展技法之功效。

    红拳技法讲求灵活多变,技法以撑斩为根。撑斩即架打、劈打之法。以八法为规,与百手排子构成完整技法体系,八法即撑、斩、勾、挂、缠、拦、沾、挎八种打法。每一种打法皆有左右、单双、里外以及步法的多变配合,最终构成了红拳之“势”,即架子、架势。拳架势就是使习练者身法灵活,步法协调,劲力技法轻巧灵便而不僵拙,能在搏斗较技中利于应对周旋,求取机变而取得胜利。可见,外在的势是架势,内在的势则是蕴含相应的攻防应变之技法要则,讲究势的“变”,因此,变就要轻巧活便而不能笨拙使用僵力。

    红拳在练习

    ...

    游客与普通会员仅显示1200个字符,如需浏览文章全部内容

    您需要 登陆 并升级为 白银VIP会员(1元/月) 才可以查看文章全部内容,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xhwusu
编辑:
本站文章皆来源于网络,旨在宣传,传承中华武术,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篇:八极拳(下)
下一篇:洪拳操

返回武风形意首页

暂无内容

关于我们 |  免责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怎样投稿 |  手机版   

武风武术网 xhwusu@g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wfeng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一直用心在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