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
- 原貌版
钱敏
福建南少林是与北少林嵩山少林寺齐名的南少林流派之代表。根据近年来的一些历史和考古专家发掘研究,确认福建共有三座南少林寺,它们分别为:莆田、泉州、福清三座南少林寺院。其中,创寺最早的莆田南少林寺,据《兴化府志》记载: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莆田置县早11年,较嵩山少林寺晚建61年。其次为泉州少林寺,据《晋江县志》与《泉州府记》记载:泉州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879年)中年,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今名“东禅寺”。至于清南少林寺,在一些史书如《八闽通志》、《三山志》以及清乾隆皇帝钦定的《四库全书》中虽有记载“福清少林”字样,却无详细的文字记载其创建时间,故此,笔者在此也只能根据在福清南少林寺遗址所挖掘的文物来评估,福清南少林约创建于宋代,至今最少有一千余年的历史。
关于福建南少林的功夫,笔者曾在1998年《少林与太极》第1期的《福建南少林功夫阐秘》一文中简介过,在此就不予再叙了。不过,为了让世人能够对南少林的功夫有进一步的了解,笔者在此再详述一下南少林的拳法精要。
福建南少林拳法继承了嵩山少林寺拳法的正宗精髓,又综合吸取了我国民间和古代行伍中流传的各家拳法,仿效飞禽猛兽的飞翔、蹿跃等动作,创造了龙、虎、豹、蛇、鹤的五形拳,以及牛、鼠、兔、犬、鸭、马、猴、鸡、龟、虾、猫等十二形拳。一些前辈高僧更在研修锻炼过程中,总结自己之心得体验,又借鉴医家之经络学说和气功之导引理论,独创出一种气力合一、内外俱练的技击拳术。福建少林拳法共有五大特点:
第一,福建南少林拳法擅长搏击,注重实战。它交手时虚实兼用,巧狠并行,出手快速有力,灵活多变,多以近身靠撞击法结合多变的肘法发挥其强劲的攻势。常是“及实则刚,化势以柔”,出手时攻中寓守,有时夹守带攻,并常在攻守中利用抖、摆、震、砸等手法,突然发力或施发暗劲,使劲达对方脏腑、筋骨,被击者如同触电,加之手法严守紧凑,快速连贯,使对手欲弃不成,欲退不能。
第二,福建南少林拳法多短打近攻。它动作迅疾、勇猛,刚劲有力,演练起来富有阳刚之美,同时刚中有柔,灵活多变,身法敏捷,练至炉火纯青地步,一招一步均出手不凡。福建南少林自古就有“拳不空发,手不空回”之训。
第三,福建南少林拳法以快、猛、巧见称。攻守时要求动作勇猛,身灵步捷,手法多变。在身法上讲究吞、吐、浮、沉,在技击技巧上要求做到猫蹿狗闪、兔滚鹞翻身般灵活。运动时拳势激烈,快速凶猛,讲究精、气、神、手、眼、身的配合,要求劲力节节贯穿,筋肌富含弹性,一拳一脚均着眼于实战,不练与搏击无关的花架子。
第四,福建南少林拳法之腿法多走下盘,素有“踢腿不过肩”之称,讲究手脚并重,周身浑然一体。拳打上、中、下三路,脚踢四面八方。逢弱则“进打中、退打肢”,遇强须左右闪躲,欺其四肢。
第五,福建南少林拳法注重内外兼修,要求意领法行,形神合一